第(1/3)页 【公元486年,北魏决定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宗主都护制是十六国时期,北方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通过作坞自保的方式而成为坞主。】 【这些豪强被称做宗主。】 【所谓“三长制”,就是按照汉族什伍的组织形式,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谓“三长”。】 【由本乡能干守法又有德行声望的人担任,负责管理户籍,征调赋役,组织生产,维护治安。】 …… 大秦, 嬴政停住批复竹简的笔。 这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这跟寡人大秦的户籍相伍制度有什么区别? 户籍相伍邻里监察还能防止造反呢! 随后嬴政脸一垮。 “要不是刑徒太多崩坏了邻里户籍制,你们六国遗民还想造反?做梦!”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脸色越发严肃。 修有坞堡,那肯定会建有甲兵。 既然是坚壁自守,依附其下的百姓恐怕不止百千家,甚至会有数万家。 敲击着桌子,刘彻皱眉思考着。 从稳定的角度看,这不是好事。 从对手的角度看,这是大好事! 并且胡人从不擅长在一个地方长期发展。 但现在,他们开始转变思维了。 很明显,三长制就是为了大行推广均田制且用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直接控制基层的制度。 还能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 刘彻用大拇指摸了摸两撇胡须。 这制度不错啊! …… 季汉, “其国有大才!” 诸葛亮摇着羽扇,感叹着。 可想而知,由于鲜卑族的传统体制以及北方长期以来的连年征战,定是形成了很多以豪强地主为“宗主”。 而大量的百姓也定会依附所谓的“宗主” 而这种行政户籍结构,一定会有大量的户口被豪强地主隐匿以逃避赋税。 这就会给国家在财政收入和兵源征调等方面带来极大的损害,同时也造成了“隐户”与“显户”百姓在税赋上的也负担不均。 而三长制则可以把豪强地主隐匿的人口编入国家户籍,增加政府编户,同时抑制豪强势力。 诸葛亮叹口气。 制度是个好制度,但又不符合现下的时宜。 鲜卑掌权,北方汉族的世家门阀近乎瓦解。 这才是能推行三长制的关键。 而现在…… 想着益州内的形势,诸葛亮又叹了口气。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啊。 任重而道远啊。 …… 南齐·高帝时期。 萧道成惋惜不已。 制度都是好制度,但自己一个也用不了! 一个检籍就已经实施的寸步难行了。 三长制?均田? 想都别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