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宋·神宗时期 文德殿内 一身红袍头戴翅帽的赵顼笑着对面前的王安石道: “介甫,西晋李密曾于《陈情表》里说晋朝伏惟以孝治天下。” “拐着弯骂晋朝不忠。” “晋朝虽得国不正但依然有孝义。” “但你看这北齐是以什么治天下啊?” 身着紫袍,王安石表情平淡持笏而立。 眼观鼻鼻观心,但心里却一阵忐忑。 陛下这是何意? 晋得国不正,宋得国就很正? 还是说…… 心里百转千回,面上却不动声色。 举笏躬身道: “北齐于三国鼎立中本来占有优势,结果却成为最先被消灭的一方。” “皆因北齐皇室全无教养。” “除神武帝高欢为一时英豪,其后几代人都凶淫荒唐、悖逆无道。” “齐后主高纬更可谓桀纣在世。” “《易传》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北齐高氏难道是天生就皆荒淫无耻吗?” 赵顼开口道: “难道不是吗?” 王安石向上举了举了玉笏,恭敬道: “非也。” “废帝高殷与孝昭帝高演皆聪敏之主。” “但高氏胡化已久,甚至唯恐胡化不深,所以与北周汉化的鲜卑形成对比。” “观文宣帝高洋试太子一事便可知。” “作为北齐开国之君,其试太子之法竟是让太子拿刀去砍人的头。” “然废帝高殷心怀不忍,几刀都没把头砍下。” “故虽被立为太子,却仍被其父与众宗亲看不起,理由是他太仁爱柔弱。” “由此可见,北齐高氏的家风,就是以残暴为常,以暴治人。” “所以北齐在他们的统治下是随他们喜怒而判刑定罪,可谓毫无法治可言。” “他们无视制度与法律,全凭个人喜恶或当天的心情下令办事。” “甚至可以荒谬到完全忽视基本情势与事理逻辑的地步,从而严重影响国家大事。” 王安石瞥了一眼天上。 “就如这后主高纬一般,在对北周的战争军情紧急之际。” “为等候宠妃冯小怜前来观战,竟然在北周军渐渐不支北齐军即将获胜之际下令停战!” “其荒唐之举与周幽王全无分别。” “陛下,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高氏逆伦奢侈,皆因其质从胡人。” “若是质从汉家坚定不动。” “怕是早已一统天下。” “所谓君子慎始,差若毫厘,则谬以千里。” “更何况其一开始就行差踏错,几代下来其谬何止千里哉。” 赵顼看着俯首躬身的王安石,笑着将其扶起。 “一时琐言,介甫何必如此认真。” 王安石心里一惊,正待开口,赵顼摆摆手道: “时辰到了,该上朝了。” …… 【公元576年十月,周军攻打晋州,晋州守将侯子钦、崔京嵩等献城投降,北周军接着占领平阳城。】 …… 天幕上 一处风景如画的天池中 高纬正在与一容貌极美的妃子嬉笑打闹,追捕猎物。 不远处的一位大臣看着手里的告急文书对眼前的驿卒不悦道: “从早到晚,你都来三次了!” “陛下兴头正高,边境上小小的冲突不过是家常便饭!没必要急着禀报!” 驿卒满头大汗满脸建立道: “丞相!平阳已经陷落!大行台尉相贵及甲士八千余人都被生擒了!” 高阿那肱此时才大吃一惊,连忙上前禀报。 正抱着冯小怜的高纬突然听闻战事,慌乱结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