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小李治气愤道。 李世民挑着眉看着他。 这孩子怎么一会儿聪明一会傻的? 看话看半截? “隋文帝对于赈灾从未轻视过。” 李世民眯着眼睛看着天上‘自己’说过的话。 “从他继位一来,只要地方上出现灾情,必定马上反应。” “哪怕是其临终三年,仍有遣使赈灾之记录。” 小李治挠挠头皱着眉。 “那阿父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捻着胡须的手一顿。 “朕没说过。” 李世民板着脸沉声道。 …… 【对于开皇十四年的灾情,唯一确定的是关中饥馑,隋文帝让百姓就食洛阳。】 【“十四年,关中大旱,人饥。上幸洛阳,因令百姓就食。从官并准见口赈给,不以官位为限。”《隋书.食货志》】 【但其中的过程和评价《旧唐书.食货志》《旧唐书.戴胄传》《唐会要》与《贞观正要》和《资治通鉴》是截然相反。】 【《旧书》云:节级输粟,得无饥馑。】 【《贞要》云:仓库盈溢,不许赈给。】 【那么问题来了,隋文帝到底在那年赈没赈灾?】 【答案是,长安里的官仓有粮,但义仓无粮,所以隋文帝带着百官和百姓去了洛阳就食。】 【官仓主要储存粮食布帛,用于国家经费。】 【义仓,又称社仓,用于储备粮食专门救荒。】 【是“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养仓。”】 【两者互不干涉。】 【但开皇十四年的大旱把义仓的问题暴露无疑,随后在第二年,隋文帝就下令的把义仓收公了。】 …… 大唐·玄宗时期 “砰!” 玉质的执壶碎成一片,酒香弥漫出来。 响彻着靡靡之音的花萼相辉楼刹那间鸦雀无声。 “吴兢!” 李隆基怒吼着。 他都要气炸了! 此人当初上贞观正要表,就察觉此人所撰的史书言实不符。 本来以为将其下贬收纳其录本也就完了。 不成想他这书居然被后代当史实看了? 太宗皇帝撰的《隋书》不信!信这?! 李隆基恨的咬牙切齿。 这吴兢明为扬贞观之治,实为沽名钓誉! 当初就不应以“书事不当”贬他! 而是直接以蔑视君父砍了他! 可恨! …… 考古里有一条标准,以最接近其时代的史书为资料考据。 《贞观正要》连《新唐书》都不征录它,直到被收进《资治通鉴》里。 而《资治通鉴》的影响多大是众所周知的。 好了,一口锅盖两个人。 隋文帝盖上小家子气,唐太宗盖上黑隋文帝。 要不说舆论阵地重要呢。 太祖老人家是真的看的明明白白的啊。 老人家翻《资治通鉴》看到本质。 咱翻《资治通鉴》就为装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