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嬴政现在只有一个想法。 何其相似! 以天下为易事,视民生为儿戏。 …… 大汉, 刘邦看着那些倒在路上的百姓,叹了口气。 “又是一个站在高处不肯低头的人吗?” “你们就非得那么着急吗。”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叹口气。 “操之过急。” …… 大唐, 小李治看着天幕里的一切,回头看着李世民。 “阿父,这都是真的吗?” 李世民无言的点点头。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长安不好吗?” 小李治不理解。 长安城是天下的中心,关中是四塞之地。 为什么非要去洛阳建什么新都呢? 李世民看着他想了半天。 最后咬咬牙道: “关中地区虽然富饶,但隋朝人口增长的令人咂舌啊。” “百姓们全都涌到长安城,朝廷总得想办法解决他们的温饱。” “长安是国都,肩负粮食、钱财的收储和转运。” “得把粮食运进来,还得把粮食运出去。” 小李治不明所以,一旁的小兕子也看着这边竖着耳朵听着。 “那就运进来啊?” 听到李治的话,李世民摇头叹息。 “当时,南方粮食主要靠水运进京。” “中途要经过黄河与渭河,时长日久渭河的河床早已沙土堆积,大船根本无法在上行走。” “因此到渭河之后,就必须把粮食从船上卸下来,在用车辆送进长安。” 小李治与小兕子面面相觑。 这么麻烦? “不对呀阿父,那些粮食都是走水路来的呀!” 小李治突然想到盲点。 李世民也没追究他怎么知道的,只是看着天幕道: “这就要感谢隋文帝和……隋炀帝了。” 两个幼崽一下惊住了! 感谢隋文帝能理解,感谢隋炀帝? 阿父烧糊涂了? 李世民背负双手,脸色复杂道: “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隋文帝从大兴城东一直到潼关县靠近黄河的地方,修建了三百里广通渠。” “广通渠解决了长安到黄河的水运问题。” “但从江南到黄河,黄河沿岸的州县到黄河,以及黄河的疏通问题。” “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几乎束手无策。” “关中作为四塞之地,固然好守,但同时也有个弊端。” “全国各地的物资要运往关中十分困难。” “而洛阳地处中原,交通方便,把全国的物资运往这里就方便得多。” 小李治看着转移话题的李世民,没有继续询问江南到黄河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问了。 …… 【公元605三月二十一日,就在东都开工的第四天。】 【杨广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前往河南、淮北等地征调民夫一百万余,联通黄河与淮水修建通济渠。】 【同时征十余万开凿邗沟。】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闭上眼睛不想再看。 隋朝有了四千多万的人口,也就有了比过去更大为增长的赋役。 能在十个月内每个月平均动员两百万人次的人力。 这其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