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幕上, 晋阳宫内 “始毕可汗启。” “当今隋国丧乱,苍生困穷,若不救济,终为上天所责。” “我今大举义兵,欲安定天下,远迎君上还都,恢复与突厥和亲,一如开皇之时。 “如始毕可汗能与我一同出兵南下,希望不要侵害百姓,金钱玉帛,皆为可汗所有。” “如因路途遥远不能南下,只愿和亲,也可坐享厚财,一切抉择皆凭可汗心意。” 李渊念了一遍自己写的手书,随即笑呵呵的看向殿内众人。 “怎么样?可以吧?” 殿内众人面有郁色,但也都点点头。 “行,那就给始毕送去吧。” 此时,一位大臣出列拱手道: “唐公,启字过于谦卑,不如多给些财物,把启改为书。” 李渊一边折叠好书信一边笑道: “肇仁啊,这事你就不懂了。” “古人云:‘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 “况且启字又不值钱,你连钱都舍得多给,还舍不得这一个字吗?” 随后将书信交到大臣里,脸色庄重道: “马邑的刘武周、朔方的梁师都、蒲城的郭子和都已经归附突厥。” “如今我们要挥师长安,万一突厥人趁势进犯太原,我们就陷腹背受敌、进退失据了。” “所以,暂时向突厥人低头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拿着书信,刘文静点点头。 大殿内一阵无言。 就在李渊想让众人散去时,一道英气十足的声音响起。 “阿耶,始毕狼子野心不会轻易满足。” “若是其出兵理由是阿耶称臣,阿耶该如何应对?” 众人看向出言的少年。 一身淡黄圆领袍,头戴一顶金冠。 一双丹凤眼锐气十足的扫视了一眼殿内众人。 李渊想了想,开口道: “世民有何计策?” 英气少年凤目一挑,朗声道: “废皇帝而立代王。” “兴义兵以檄郡县。” “改旗帜以示突厥。” “如此则师出有名,以辑夷夏!” 李渊笑了。 “不愧是我儿。” 英气少年笑而不语。 殿内众臣神色不明。 画面一转。 一支挂着红白色旗帜的大军,浩浩荡荡的从晋阳出发。 …… 【当时突厥雄踞塞外,北方群雄多恃为外援,李渊也于举兵后不久,派刘文静出使突厥,称臣于始毕可汗,以结盟好。】 【突厥本想立李渊为帝,但李渊不从。】 【随后突厥大臣康鞘利奉始毕可汗之命来到了太原,带来李渊借的一千匹战马。】 【公元617年七月初四,李渊打“志在尊隋”旗号,宣布尊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 【命四子李元吉留守晋阳,自己与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甲士三万人西行。】 …… 大汉, 刘邦看了看天上的疆域图, 确实,对于在晋阳之地起兵的李渊来说。 北方的突厥人就是他背后的一个巨大威胁。 除了暂时向突厥人低头,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除非他不想争霸天下。 而且能不占虚名以现实的考虑出发…… 刘邦不由得拿他跟杨广对比了一下。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啊。 “娥姁,你觉不觉得天上那小子很有头脑?” “他知道胡骑进入中国对百姓是一大祸患。” “所以只借一千战马而不借突厥士兵。” “其用意不在于兵。” 刘邦眼里闪过一道精光。 “而是在于防止身处马邑的刘武周为患边境。” “这小子,一不称臣,二不称帝,三不拿兵。” “就是在借突厥的名头虚张声势!” “而且,还什么给突厥财富!这就是慷他人之慨,后面他都不会兑现这个承诺!” 刘邦看着李渊的操作,闻到一丝同类的气息。 吕雉冷冷的瞥了一眼有些兴奋的刘邦,冷言道: “伱又感同身受了?” 刹那间,刘邦的脸不由得一僵。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闻到了一丝聪慧的政治气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