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十种被明确注明不在任何赦免的范围内。】 【这些条文经过《武德律》的再度规范,自此成了历朝历代法典中的核心内容。】 …… 汉末。 等等!这不对吧! 曹操一脸狐疑。 这八议不是孤提出来的吗? 怎么一字不提孤啊! 孤也有贡献啊! …… 北齐·文宣帝时期 是不是朕不能给天幕上书,你就把朕当傻子啊! 高洋狠狠的灌了一大口茶汤。 这不就是朕的重罪十条吗! …… 【而在出台了新法典后,李渊继续延续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同时又实行了租庸调制。】 【老样子,规定各种人的授田数,并订立户籍。】 【受田的百姓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两石粮食,叫做租,这个租额仅为四十税一。】 【每年交纳绢二匹、绵或布三两,叫做调。】 【每丁每年要服役二十天,如不亲自去可以以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租庸调制中还明确指出,一旦遇有水旱虫霜等自然灾害,可以视情况免租、免调甚至是苛捐杂役全免。 【并发行了开元通宝钱】 【这套货币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当时混乱的局面,对经济的繁荣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一直沿用到唐朝结束。】 …… 大秦。 嬴政盘算着。 简单讲,均田是提供了百姓申领土地的权利,租庸调规定了领取土地后百姓应上缴的义务。 嗯…… 等把六国迁出去后这个制度可以立刻执行! 均田以分田地,这样百姓就可向国家完粮。 耕种田地的自然是壮丁,能抽出余暇为国家服役。 有丁有田,那自然有家。 在家织丝织麻,调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过分吧? 很好! 寡人很满意! …… 大汉·武帝时期 每年纳粮二石?四十税一? 刘彻难以置信。 竟然比文帝时期还要低? 而且…… 刘彻慢慢盘算着。 庸役二十天,比大汉的三十天又减少了。 是个轻徭薄赋的制度。 均田制与租庸制相辅相成,条理分明。 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 而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对征收轻微的税额不会觉得过于负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