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看向刘禅,和蔼道: “陛下认为应该用王道还是霸道?” 刘禅皱着眉头,这题超纲了。 “嗯……用仁政吧?” 诸葛亮继续问道: “为何?” 刘禅磕绊道: “因为……因为以前的皇帝是…是这样做的。” 诸葛亮摇摇头。 刘禅捏着衣角。 “那……霸道?” 诸葛亮依然摇头。 刘禅彻底迷茫了。 “还请相父教朕。” 诸葛亮摇着羽扇道: “用仁政没错,但不是说以前的君王用仁政有效,后人就要用仁政。” “而是要易代而治。” 诸葛亮望着天幕,清风吹动鬓角白发。 “王道,霸道。” “二者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要看世事的具体时间和状况。” “而此时的唐朝正是需要用王道来安抚天下臣民,而不是用霸道来武力镇压。” “百姓之所以作乱是为时势所逼。” “如果不是没有生存的机会,谁会不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当盗贼呢?” “所以,李唐虽是靠武功夺得了天下大权,此时采取魏徵所提倡的王道是对的。” “与民休息,制定合理的政策让百姓安居乐业。” “如果一味的用重刑重律,不仅不能止盗,反而会使得人心不稳,社会动乱。” “秦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 大秦。 “阿嚏!” 嬴政掩住口鼻打了个喷嚏。 寡人得风寒了? 揉了揉鼻子,并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的嬴政看着天幕。 “贞观之治……王道……” 看来大乱之后施以仁政是对的。 就是不知这贞观之治是哪种程度的“治” 太康之治还是元嘉之治? …… 【在确定好路线后,李世民开始正式担任治主的角色。】 【而为了更好的警惕自己不忘初心,李世民建立了两个开创了贞观之治,并且一直延续到帝制末尾的制度。】 …… 天幕上。 身着圆领袍,头戴黑幞头。 靠着凭几的李世民,认真的看着贴在墙上的那一张张黑字文书,一脸肃穆。 …… 【正月初五,唐太宗李世民下制,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而这两个制度,就是谏官制度与封驳制度。】 …… 说个冷知识,唐朝的谏言成功率是百分之六十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