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明·万历时期 手持《资治通鉴》的张居正给朱翊钧讲解着。 “唐太宗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为相。” “那时有洛阳人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 “高宗知长孙无忌忠勤为国,更不推究,即时传命将弘泰处斩,使小人不敢妄生谗谤,摇动朝廷。”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同心协力,辅佐新政。” “高宗亦尊重二臣,优加礼貌,恭己南面,凡朝廷事务,虚心委任,听其裁决,绝无嫌疑,其信任贤臣,不惑谗间又如此。” “所以永徽初政清明,百姓每阜盛安乐,有太宗贞观之遗风焉。” “若能持之有常,其盛德可少訾哉!” “可惜渐不克终,长孙无忌、褚遂良,竟见疏弃,孽后干政,宗社几危,可为永鉴也。” …… 【公元652年七月,因王皇后无子,其舅中书令柳奭说动王皇后,谋立李治庶长子陈王李忠为皇太子。】 【柳奭与吏部尚书褚遂良、侍中韩瑗、太尉长孙无忌、左仆射于志宁等,固请立李忠为储,李治许之。】 【立李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 大秦。 嬴政对李治不算满意。 拥立储君,定策之功。 但这不是那些大臣放肆的理由。 而李治…… 固请,也就是说是这些大臣不停的提这件事。 可见这个皇帝的权势不足以压制那些老臣。 但这些大臣为什么如此急于立储呢? 嬴政皱着眉看着天幕,手指不自主的敲着竹简。 要么就是那几个大臣的野心没有太大,只是想保住后半生和后代的荣华富贵。 要么就是两大权臣野心过大,有另立新君的念头。 嗯? 嬴政手指一顿。 这李治若是无能之辈,他们会急于另立新君吗? 还是寡人忽略了什么?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沉着脸看着天幕。 长孙家欺人太甚! 我家孙儿是这么好欺负的吗! “让上党县公来见朕。” “朕倒要请教一下他如何立储!” 一旁的李建成侧目而视,又收回目光。 这就疼爱上那人的儿子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