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果皇后直接说服了皇帝同意立李忠为太子,朝廷的众多大臣们就没有必要再费口舌。 “固请”,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先行前来说服的人都遭到了拒绝。 所以才有大臣们陆续出场。 正因为皇帝坚持拒绝,所以才有大臣们固请。 这么多人来说服一个人,稚奴要面对这么多人的喋喋不休,还要维持朝廷的大局。 最后只好妥协,听从安排了事。 不管稚奴与大臣们怎么想,这件事都透露了一个问题。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永徽执政朋党,远比皇帝更有权威,更能为所欲为。 而恪儿…… 李世民拧着眉头。 他也不敢确定这里有没有李治的手笔。 这种模糊两可的感觉最奇妙。 你可以说他是无能为力,也可以说他是借刀杀人。 李世民很想相信是前者,但是他了解自己。 自己一定会给下一任皇帝留下真正保命、保证权力的东西。 军权。 军权在手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有拒绝一切的底气。 但他为什么又同意大臣们立太子呢? 灵光一闪! 李世民猛的盯着有些瑟抖的小李治。 钓鱼! …… 【公元653年五月,李治颁布《五经正义》做为科举考试里经典解释的唯一标准。】 【十月,睦州女子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以宗教神话号召起义,参加者数以万计。】 【十一月,起事失败,陈硕真被俘斩首。】 【公元654年三月,武则天进位昭仪。】 …… 这两章写的很难受,因为史料里没用的东西和假东西太多。 本来寻思直接按照功绩分栏那么写算了。 但写了半章就弃了,太干巴了。 又按照年表写了半章,也弃了。 太磨叽了。 写完李世民我感觉自己的大脑枯竭了。 一点灵感都没得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