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齐贤为侍中,升侍中裴炎为中书令。】 【迁政事堂由门下省到中书省。】 【十七日,武诏令大将程务挺和张虔勖分掌左右羽林军,奔赴洛阳。】 【二十九日,遣左威卫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分往并、益、荆、扬四大都督府,与府司相知镇守。】 …… 天幕上。 圆脸富贵相的皇帝对着大臣咆哮着: “这天下是朕的!命国丈为侍中怎么了!” “即使把天下都给国丈又有何不可?还在乎区区一个侍中?!” …… 【公元684年二月六日,唐中宗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正九品普州参军韦玄贞为正三品侍中,乳母之子为正五品,被中书令裴炎阻止。】 【武则天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迁于房州,将皇太孙李重照废为平民。】 【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仍临朝称制。】 …… {正九品相当于正股级了,而正三品相当于高官了,从正股级一下子蹦到高官,伱放哪个大臣都不能同意啊!} {更别提还一个什么乳母之子,好家伙,这是汉安帝转世了怎么着,你们好爱乳母一家人啊!} {这真的是李治的儿子,李世民的孙子?这什么脑子?} {体谅一下吧,毕竟是从吃喝玩乐的藩王突然扔到这个位置上的。} {不是哪个藩王都是文帝和永乐那种上来就能干,干的还可以那种的。大都是宋徽宗那样的。} {景泰帝也不错,可惜了。} {汉文帝、永乐帝:你拿宋徽宗对比朕?耻辱!这是耻辱!} {李弘啊,多好的太子啊。监国有道,人还仁义,可惜病死了。要是李弘在,武则天或许不会如此?}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眼神瞬间清明起来,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从未想过,甚至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想法! “安抚宗室,大赏将臣。” “控制东都,镇守四州……” 一旁的窦漪房也同样面色肃穆,接话道: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她真的想做吕后。” 刘恒沉默不语。 吕后? 吕后可是很爱惠帝的。 这个武后可不是如此啊…… 并且这一套过程……朕可是太熟悉了。 “这个中宗太着急了,急中出错。” “没办法,宗室、大臣、将领,都被武后趁机安排上人手了。” “是啊,就连辅政大臣都与她联盟了,手段高明。” “高宗……我算知道为什么不提他识人能力了。” 一旁的刘启听得懵懵懂懂抓耳挠腮。 “不是,阿父!阿母!” “你们再说什么啊?别丢下我啊?” 正在讨论的帝后二人齐刷刷的看向刘启。 看着眼神里清澈见底的愚蠢。 二人扭头继续讨论。 刘启:……! 我是不是你俩儿子啊! …… 汉末·灵帝时期。 “嘶……” 刘宏感觉这一幕怎么这么眼熟呢? “似曾相识的感觉……” 殿下众臣默默不语。 多新鲜啊,能不似曾相识吗。 这不就咱炎汉太后掌握朝政的手段吗! 不然她废什么重孙又立儿子啊。 太皇太后临朝哪有太后称制来的方便啊。 …… 大唐。 李世民捶了捶胸口。 他现在气的胸疼! 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就是因为在执行之前是门下省把最后一道关,所以宰相集体议政的政事堂才设在门下省。 现在,她把政事堂从门下省改到中书省,意味着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了中书省的权力! 那个裴炎是顾命大臣还是中书令,宰相议政都要由他主持。 原本的三相牵制无形之中就成了宰相首宰。 如此长久,政事堂慢慢就变成宰相的一言堂了! 一下子又退回汉朝的一人宰相制了! 最重要的是,门下省主管审核封驳。 现在门下省的权力削弱了,那以后…… 李世民一瞬间冷汗都出来了。 真就吕后在世? …… 大唐·高宗时期 双手无力下垂,李治木然的看着天幕。 你不想着安抚宗室,只顾着封赏外族,宗室的人岂会帮你。 任命官员不依制度,妄自任为,大臣岂会帮你。 调羽林军到洛阳,利用太子与大臣的矛盾。 “呵……” 李治嘴角浮起一抹嘲讽。 朕还真是教出了一个好徒弟…… 可惜弘儿……我的弘儿! 脑中嗡的一声,李治两眼一翻,果断昏死过去。 …… 【公元684年九月初六,改元光宅。】 【改东都为神都,尚书省为文昌台。】 【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成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 【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 【其余省、寺、监、率之名,悉以改之。】 【又使八品以下官旧服青者,改易碧色,旗帜皆从金色(实为银白色上装饰紫色花纹)】 【大赦天下,下《求贤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