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的好听。 要不是太宗皇帝延续这个制度,早石沉大海不可知了。 …… 【公元692年正月,武则天派以宰相史务滋为首的十人巡抚诸道,称为十道存抚使。】 【随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之人,不论贤愚,全部提拔,授予各种官职进行试用“能者留,庸者去”】 【试官制度由此开始。】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一边看着奏章一边开口道: “你觉得她这办法怎么样,高明与否。” 海瑞闻言不假思索道: “滥以禄位而收人心罢了。” 朱厚熜瞥了他一眼,轻哼一声。 “武则天授官虽滥,但重视政务官员的任用。” “尤其是宰相的任用,极为重视。” 海瑞拱手直言道: “宰相日理万端,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否得人,关系重大。” “则天皇后任武承嗣、武三思等宗亲以及心腹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上,怕不能担任重视二字吧。” 朱厚熜将奏章往案几上一扔,冷言道: “但她也是时用时罢,即使任用时,也主要利用他们与自己的关系来监视其他朝臣。” “而行政大权都掌握在德才兼备的宰相手中。” “对中下层官员,虽说有过滥之讥,但能够依据官员们的实际政绩做到能者留,庸者去。” “正是在这种不拘一格的用人之法,她才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海瑞闻言,直视皇帝朗声道: “陛下说的是则天皇后,还是陛下自己。” 朱厚熜一愣,随即脸色涨红! “砰!” 拍案而起! “反了!” 随后抓起案本一扔。 “给朕滚出去!” 海瑞捡起脚边的奏折,躬身行礼: “臣告退。” 朱厚熜看着海瑞离去的身影,怒火攻心。 “反了!” …… 【公元690年二月,为了收买人心,在洛阳殿亲自主持殿试,一时间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好几天。】 【这次殿试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资治通鉴》干脆抹杀了唐高宗主持的那次殿试,称殿试就是武则天开创的。】 【但殿试非武则天开创,确是由武则天立下制度延续的,这点不能否认。】 【最后,她认为有一些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有胆量、有武功,这样的人,也应该有出头之日。】 【公元702年,开创了武举,让武艺超群的人都来参加考试。】 【而后的历朝历代一直到清朝,都是以此为格局丰富发展,这是武则天在科举考试方面的贡献。】 …… 武则天能大说特说的都是私事,正经东西史料里寥寥无几,都是一笔带过甚至不说。 要不就是隔个八百来页突然提一嘴,没头没尾的。 资料都不好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