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直到千年以后,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里,还留下了他的身影。】 【铭记着他与沙州豪杰们所创下的丰功伟绩。】 ……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 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如果欧洲有张议潮这类英雄,肯定宣传得人尽皆知……而我们很多张议潮这类的英雄被人遗忘。} {一方面对河西收复是欣喜的,另一方面又因为前车之鉴忌惮归义军的实力,最后也不知道为什么唐书连给张议潮列传好像都没有。} {张义潮,这位大唐遗落在外的子民,替大唐收复了千里河山。} {但在后来的新、旧《唐书》里都没有他的传记,直到罗振玉编《补唐书》,加编《张义潮传》他的故事才流传下来,不至被淹没在滚滚的时间黄沙里。} {唐亡之后,中央政府太长时间没有关注归义军了,对西北缺乏重视,一直到明朝才重新收回哈密等地,新疆干脆等了一千年,到乾隆才收回,一千年足以抹去一切记忆了。} {要是武宗多活几年张议潮可能还能更强。} {要我说晚唐皇帝还是贱,藩镇你得叛逆朝廷它才老实啊,你做舔狗你不受委屈才怪!} {一块飞地没自己独立称王而是称臣,还能要求他什么呢?} …… 大明。 朱元璋挠了挠头。 “乾隆?” “乾为天,隆为盛。” “国家在自家的领导下繁荣昌盛?” “还挺有自信的。” “咱大明皇帝就是要这种自信!”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 “你怎么知道他就是大明皇帝?” 朱元璋瞥了一眼她,一脸‘你不懂’的表情。 “你看嘉靖,这明显是年号,乾隆,也是年号。” “汉朝称谥号,唐宋称庙号。” “咱这大明明显是称呼年号!” “这都一脉相承的!” 马皇后撇了撇嘴。 “你也说唐宋称庙号了,他俩也一脉相承?” 朱元璋一噎。 难道咱搞错了? …… 【公元859年五月,唐宣宗因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中毒,“病渴且中燥”,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 【八月七日,在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 【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 …… 大唐·宣宗时期 还在高兴的皇帝僵硬了。 …… 好家伙,本来是写宣宗,这归义军占一半内容。 回头一看,跟黑宣宗一样…… 这种史书记载与现实操作不符的皇帝是真难评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