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汉。 刘邦挠了挠头。 “还好,刘禅没这么傻。” …… 汉末。 曹操回想着曹髦被害的身影。 “孤的儿郎还是有几分血性的。”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摸着下巴思索了半天。 “嗯……还是你败家的方式比较新颖有创意。” “独特!” “朕敬你一杯!” 遂端起大碗猛灌白开水!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木然的看着天幕。 “荒唐……荒唐至极……” “大唐要亡在这种人手里?” “我不甘心啊……” 话未说完,人两眼一翻昏死过去。 …… 大唐。 李世民一双凤目睁的溜圆! “……可恨!” 枉他觉得这皇帝只是年幼无知,没成想却如此败国! 朕的《破阵乐》是用来干这个的吗! 朕要打断他的腿!必须打断!打断!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摸了摸身上的铠甲还是不放心。 “高将军,朕看天上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是……” 高力士无奈的点点头。 “唉……” …… 大宋。 “这唐僖宗啊,怕是再也找不出比他还荒唐的亡国之君了。” 赵匡胤言语中带着几分笑意。 “只是可惜那昭宗。” “生不逢时啊。” …… 【公元880年五月,唐僖宗任命淮南节度使高骈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调集北方的昭义、感化、义武等藩镇军队南下,围剿黄巢大军。】 【高骈于是传檄文征集天下兵卒,并且扩大招募,得到土兵(指淮南之兵)和客兵(指诸道之兵)共七万人,威望大振。】 【黄巢屯驻在信州,遭遇疾病瘟疫士卒多数病死。】 【面对张璘急攻,黄巢以金子贿赂张璘,且写信给高骈请求投降,求他保荐呈奏。】 【高骈打算把他诱骗过来,所以答应替他求节钺。】 【当时昭义、感化、义武等军都到了淮南,高骈怕他们分占功劳,于是奏报说贼军不用几天就能平定,不必劳动诸道兵力,请全部遣送回去,朝廷答应了。】 【黄巢前脚探知诸道兵已经回返渡过淮水,后脚就和高骈绝交,并且请开战。】 【高骈大怒,命令张璘追击,结果张璘兵败战死,黄巢势力再度大振。】 【七月,黄巢在采石矶横渡长江。】 【高骈一边收拾残部,一边写信给朝廷,向朝廷告急。】 【朝廷想继续征调诸道援军南下增援,而中原藩镇就是没有出兵的意思。】 【唐僖宗下诏训斥高骈,高骈遂声称患上了风瘫病,回到扬州城里按兵不动。】 【黄巢大军继续北上,所过州县望风而降,一路畅通无阻。】 【十一月,黄巢率领大军渡过淮河,自称“天补大将军”】 【十一月十七日,攻下东都洛阳,随后快速向长安行军,逐渐朝潼关逼近。】 …… 天幕上。 大明宫。 少年皇帝头一次用非常严厉的目光眼前的田令孜,斩钉截铁道: “卿为朕调兵,守好潼关!” 田令孜惊愕不已。 …… 【十一月十三日,唐僖宗选拔神策弩手二千八百人,命张承范等率领前往潼关。】 …… 画面一转。 李儇站在章信门上。 看着底下与家人抱头痛哭后远去的两千神策军身影,久久不能回神。 …… 【神策军士为长安富家子弟,贿赂宦官篡改姓名而著于军籍,从未经历过作战陷阵,听说要出征,父子相聚哭泣,多数用金帛雇乞儿代替出征。】 …… 画面再转。 一望无际的大军就在关门之下。 白色大旗上绣着“天补大将军”。 大军齐声呐喊,吼声震动天地。 原本守城的万余将士被吓得魂飞魄散,呼喊喧闹着烧毁了营寨,溃散而去。 只余两千多名神策军在潼关上默默不语。 初日乍现。 黄巢大军徐徐前进。 神策军则举起弓弩。 攻城开始了。 …… 【十二月初一,黄巢六十万大军抵达潼关,与潼关守军、神策军对战一天后退去。】 【原本驻守在潼关的一万士卒因粮食断绝而濒临极限,最后溃散而逃。】 【十二月初二,黄巢急速进攻潼关,神策军尽全力抵抗,从寅时一直到申时。】 【箭矢用尽就投掷石块来阻挡。】 【潼关外有天然的堑壕,黄巢驱赶百姓一千多人到其中,掘土壤填塞,填平后带领士兵渡过天堑。】 【夜晚,放火将关地的城楼烧光。】 【十二月初三,东西两方夹击之下,潼关告破。】 …… {我还以为潼关一触即溃呢。} {满打满算,守了两天,也差不多是一触即溃了。} {擦,要不是齐克让那一万守军把小道踩出来了,还指不定如何呢!初四援军就到了!就差一天!} {两千多名神策军?是两千多名乞儿军!} {这就是最后的神策军了。} {中原藩镇见死不救,一群临时拼凑的神策军坚守到了最后时刻。} {这玩意真说不好,几天之前还是长安里人见人嫌的无赖、流氓、乞丐、恶少年。} {但在关键时刻做出英雄的行为,那他们就是一等一的英雄!} {他们没能守住潼关,也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但是英勇奋战到最后一刻了。} {一百二十年前,一千余名神策军出潼关,平定安庆绪。一百二十年后,依旧是潼关,两千神策军战死在这里,宣告神策军辉煌的终结。} …… 大隋。 杨坚看着可以说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神策军,神情一阵恍惚。 安西军、归义军、神策军。 大唐虽然已经临近土崩瓦解,但依然有无数人想扶住这座巨人。 “真好啊……” 以后这些将士都是我大隋的了! …… 大唐。 李世民恍恍惚惚的看着天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