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看这些藩镇处处翻脸不认人的模样。” “吃肚子里然后不认账的可能更大。” …… 大汉·武帝时期 “唯保天下者可以有天下。” 刘彻看着天幕里发善心的周太祖略有几分感慨。 易地处之,非我子民,管你如何! 朕得钱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那是大父阿父留给朕打匈奴的! 不过若是大父…… 刘彻咂了咂嘴。 想不出来,大父这人摸不透……估计做的比这周太祖还绝。 弄不好这南唐当年就得举国来投。 …… 【唐末以来,中原大量驻军,各大藩镇所在之处都寻找无主之田地设置所谓的“营田”,然后招募富裕的农户耕种,交租。】 【地方如此,中央户部也另外设置相关机构,总管天下“营田”。这个机构所得租税上缴国库,不隶属于地方州县。】 【这样一来,造成两种情形:一方面,有许多青年想耕田却没田可耕,一方面又收容了奸盗不法之徒,使他们得到了庇护,州县没有权力过问。】 【后周之初,百姓弄不清这些营田究竟归属于谁,所以也不敢在所属营田之上投资盖房种树等。】 【同时,因为当年朱温与淮南王杨行密大战,从淮南抢回几十万头耕牛。这些牛被分配给了农户,农户每年向朝廷交点牛租。】 【但梁亡之后,“自是历数十年,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 【这两个烂摊子叠加在一起扔到了周太祖手里。】 …… 天幕上。 一道道身影自京师向各州、县奔去。 一张张白纸墨字的诏令贴于墙头。 百姓们交谈接耳,随后高呼万岁! 一转眼, 那一处处无人敢动的荒田立起了一座座草房木屋。 耕牛在田中,桑树植于两旁。 这副画面又化作一封奏疏,呈于皇帝手中。 朝堂上。 郭威执着奏疏,对一众大臣喜颜笑谈。 突然一人出列,目藏贪婪。 “陛下,过去留下了那么多营田,其中不少是肥沃富饶的,不如都收归国有,然后将它们卖掉。” “如此,至少可以得到几十万贯钱财来充实国库。” 郭威的微笑僵在脸上,随即缓缓收敛笑容,沉声道: “利在于民,犹在国也。” “朕用此钱何为!” …… 【当时有大臣提出各地方可以“便宜行事”,撤销营田。】 【周太祖不同意。撤销营田,那些已经耕种了几十年土地的百姓怎么办?】 【随即下了一道敕令,从此以后,取消户部管理的营田事务,将耕种营田的农民,划归地方州、县。】 【他们现在的田地、庐舍、耕牛、农具,同时一并赐给现在的耕种者作为永久产业!】 【以前规定的牛租,从此以后,全部蠲免。】 【“是岁,户部增三万余户,民既得为永业,始敢葺屋植树,获地利数倍”】 …… 大汉·文帝时期 “治国有道,天下清明之气初见端倪。” 刘恒敏锐的感觉到了时代再次开始发生变化。 “但前代积重难返的弊政,想要移风易俗而整饬天下,使万民得以复苏,不是容易那么容易的。” 这些消除损害百姓弊端的善政是匡救时局的好办法。 但天下想要得到治理只有善政是不够的。 人亡政息。 五代的问题是君王更替变化频繁,没有一条可以持之以恒的法令来修补弊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