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未来的我还是差了几分啊!莽撞!太莽撞了!” 一旁的司马懿看着自己儿子的这副嘴脸,满怀欣慰。 这小子应该不会再做出当街刺杀皇帝的这种莽撞事了。 一旁的司马昭继续道: “什么得国正不正的。” “李世民得国正了?但玄武门之变不扰民生啊!还打下偌大的家业!” “他赵匡胤得国不正,陈桥兵变也不影响民生啊!没准也能干出李世民那样的成绩呢!” 白发苍苍的司马懿捋了捋长须,缓缓道: “但周世宗提拔他,他这一回头就颠覆后周。” “未免有几分欺负孤儿寡母之嫌。” 司马昭回头惊愕的看着老头。 你疯了?这话你也说得出口?! 不远处正在处理公务的司马师不动声色道: “周世宗北征回京即身染重病,安排后事。” “但心中毕竟不是真信任赵匡胤,否则怎么不安排他当托孤大臣。” “而且他也真没怀疑错……” 司马昭眼睛一睁,顿时跟上思路。 “的确……能用几句言语就约束兵将不骚扰京师。” “那什么韩刚有所反应就被将领灭门。” “这些无一不说明他在禁军中的威望、势力甚大。” “再加上那什么义兄弟……整個禁军的中下层兵将是听谁的还真不好说呢!” “啧啧啧!” 司马昭摸着胡须,喜笑颜开。 “我更喜欢他这种得国模式了!” “反应小,速度快,局势尽在掌握!” “不声不响就得了家业!” “一点不像刘裕与李世民!” 想到这两人,司马昭一阵厌烦。 “开国之君能打就算了,高祖世祖也能打。” “但谁家开国之君像他俩那么不要命的能打啊!” “还偏偏能打出一份基业!” 司马懿不置可否,司马师略有疑惑。 “不对吧,唐太宗不是开国之君吧?” 司马昭烦躁的摆摆手。 “我知道我知道!但你能记起来那个开国之君叫什么吗!” 司马师一愣,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手一紧,一根长须被拔了下来。 “子元,你还真别说。” “子上这么猛的一问,我还真想不起来了!” “李隆基吧?” 司马昭回头大喊道: “那是唐玄宗!” …… 【公元960年四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就起兵叛乱,北汉也趁机侵扰,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李重进也准备在扬州起兵响应。】 【史称“二李之乱”】 【面对突如其来的局势,宋太祖没有慌乱。】 【他先用高官厚禄和丹书铁券稳住李重进,接着命赵匡义及赵普等人留守京城,自己领兵讨伐李筠。】 【六月,宋太祖亲率大军进讨。李筠退保泽州,城被攻破后,投火而死。】 【九月,李重进在扬州起兵。正好给宋太祖一个出兵平叛的理由。】 【十一月,宋太祖亲率大军围扬州,当日破城,李重进合门自焚而死。】 【削平二李,宋代后周已成定居。】 …… {丹书铁券,这玩意算不算地狱笑话?} (写作丹书铁券,读作催命符(狗头)} {反正拿到这个的差不多都死了。} {有没有用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狗头)} {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妙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