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明·永乐时期 亭内乘凉的祖孙仨人望着天幕。 “宋太祖是比较令人惋惜的。” 一身葛纱贴里,朱棣持着一柄聚头扇有一搭没一搭的扇着。 虽然军制后患不浅,但朱棣对宋太祖的无奈也有几分感同身受。 “《论语·季氏》云: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乱世,孔子将乱源归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如此,后世之乱又何尝不是如此?” “五代之时,武将义结金兰、结党立社蔚然成风。” “乱世之中抱团取暖是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 “周太祖有十军主,宋太祖有义社十兄弟。” “但从杯酒释兵权到军制的锐意改革,可以看出宋太祖一直都致力于惩五代尾大之祸。” 朱瞻基挽了挽暗蓝色的袖口,给爷爷与父亲各倒一杯茶水。 “爷爷,他这如何上位的众所周知。” “为避免后来者仿照而行,当然要断绝后学者的道路。” 一旁的朱高炽用袖口擦了擦脸上的汗,灰色的直缀印出一片湿痕。 “你这话就太偏了。” “正所谓尽收节帅兵柄,然后征伐自天子出。” “这是儒家圣贤对清平盛世的期待。” “况且,能识时势、善断割,就这两样已是英主雄略之质了。” 朱瞻基平顺袖口,暗自思索。 识时势…善断割…英主雄略… 那我懂了! …… {有一说一,能许将军见白头这点还是好评的。} {开国之君不杀功臣的基本屈指可数。} {李二凤和赵大,除了他俩还有谁?} {火系大魔法师·秀:是我站的不够高吗?} {二凤和秀儿那是纯以自身军功压制天下兵马,赵大的军功严格来说是不够的,毕竟天下都没一统呢。他是纯捏出一个制度来来让兵将安心。} {感觉这人是把三省制套在军制上了。} {不管是不是,能套上也是有本事。} {岳飞要是能碰上赵大就好了。} {别说了!岳王爷啊!立了那么大的功劳!既没有小毛病又没犯原则性错误!一个莫须有就给杀了!} {赵狗比刘邦那个杀千刀的还可恨啊!!!} …… 大汉。 双手往上举了举,宽大的袖口顺着手臂滑落在肘弯。 刘邦刚拿起一块烤肉准备啃就看到了这句话,一瞬间什么心情都没了。 “唉……” 韩信又不是乃公杀的! 乃公那时候还在外面讨伐诸侯呢! 瞄了一旁正襟危坐的吕雉。 朱黑相间的曲裾大袖将其腰身都裹得很紧。 衣襟角处,一根红色的绸带系在腰部。 这人倒是坐的安稳。 …… 大唐。 李世民看着岳飞二字上了心。 莫须有,还杀功臣。 这赵狗明显是无道之君。 “谁家都不容易啊。” …… 大宋。 岳飞? 赵匡胤眉头一皱,手臂搭在石桌上。 后苑内一瞬间安静下来。 看这言语,这岳飞似乎能与韩信相提并论? 而这等人物却被那赵…给枉杀了? 立有大功?什么大功叫大功? 莫不是收回来了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想的心乱如麻。 不对呀!若真是有这等功劳怎么可能被枉杀? 不对不对,若是碰上胡亥那等昏君不是没有可能。 也不对,若是碰上胡亥那种昏君又怎么可能立下大功? 这期间是有什么牵扯? …… 南宋。 赵构看着胸前的水渍脸色晦明。 白色的圆领澜袍上晕出一大片暗色,点点墨绿挂在上面,咋一看却似一副丛竹图。 挥了挥手,让惶恐不安的斟茶宫女退下去。 赵构看着天幕长叹一声。 “晚了……” …… 天幕上。 天下大势展现于疆域之上。 『宋』的北方是统辖东北、内蒙古中部、东部,河北、山西背北部的『辽』 盘踞山西中部的『北汉』夹在『辽』『宋』之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