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着正统二字,雍正想起一件事。 “宋、明,有夷夏之辨。” “他们视汉人与满人有不可逾越的种族鸿沟。” “圣祖爷虽崇尚理学治国,却在如何应对汉人夷夏之辨这方面并未提出新思路。” 弘历闻言,抬头笑道: “还是阿玛厉害,称中国古圣人帝王都曾出身于“夷”,只不过是诞生地点和方位有所差异而已。” “就此引申出的圣人不必出于一地的结论消除了这道鸿沟。” “也解决了圣人只能诞生于中原文明之地,而不可能现身于北方蛮荒之区的漏洞。” 雍正捻着玉珠看着他,弘历收敛笑容。 “你知道此事的问题在哪吗。” 弘历点点头,又摇摇头,开口道: “摆脱了蛮夷身份的羁绊,下一步就要开始着手解决如何加入中国正统这一难题。” “但是如何加入……儿子不知。” 雍正将玉珠放在眼前的案桌上,抬头望着天幕若有所思道: “朕其实也不知……到现在知道了。” 弘历好奇的看向雍正。 “我们要承认洪武帝的看法。” “元朝是大一统,而且元朝的统治是承接宋朝正统而非辽金政权。” “元朝可以合理接续到宋朝历史脉络之中,不应以其为非汉人政权而逐出历代正统之列。” 一点就透!弘历眼前一亮。 只要元朝进入汉人主导的正统谱系中。 那同为异族政权的大清才能具备相似的资格! 如果清朝接续的是辽金正统的话,那就完全丧失了与元朝大一统传承关系! 这样就落入宋明理学家预先设置的夷夏之辨的套子里! “阿玛英明!” …… 天幕上。 赵恒戴着直脚帽,一身绛纱宫服安坐于金銮宝座上。 殿下宰相正率领群臣拜见完毕。 突然,外面一位武士急奔进殿。 跪在御道上,指着门外大声道: “陛下!承天门的左南鸱尾上,挂着一个黄帛!” 赵恒一愣,随即恍然狂喜。 “哈哈哈哈!是真的!是真的!真的有天书!” 殿下宰相出列询问。 赵恒面带喜色道: “一个月前的夜里,朕刚要合衣欲睡,忽然卧室满堂皆亮!” “朕大吃一惊,忽见一个神人出现眼前!” “此人戴星冠穿绛袍,对朕言说:‘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 “朕悚然,正起身欲要答话,神人却忽然消失。” “朕不敢怠慢,马上用笔把此事记了下来。” “此后朕便蔬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终于盼来了天书!” 百官闻言顿时跪倒一片,口中高呼道: “封受天命,帝兴于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和寇准都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准颇自矜澶渊之功,虽帝亦以此待准甚厚。王钦若深嫉之。”】 【王钦若言寇准是拿宋真宗做赌注达成一個城下之盟。】 【成则立功,败则置皇帝于危地。】 【宋真宗因此将寇准罢去相位。】 【公元1008正月初三,宋真宗对群臣言,曾梦见有神预告降下《大中祥符》天书三卷,当日皇城司奏报果有天书降于承天门上。】 【于是君臣取下天书,上书“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下。世七百,九九定”。】 【宋真宗遂改年号“大中祥符”,大赦天下。】 …… 大隋。 杨坚与独孤伽罗并排坐在殿前台阶上。 轻哄着婴孩,杨坚微微探头贴近皇后耳边轻声道: “你信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