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可以养一章跟明天零点的一起) 【公元1069年四月,宋神宗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的专门机构。】 【以“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 【同年四月,依据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建议,派遣八人分赴诸路考察农田水利和赋税、役法情况,变法活动陆续展开。】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为指导思想。】 【这次改革是改变祖宗之法,因此被称为“新法”。史称“熙宁变法”】 …… 大秦 三不足?说得挺好。 但这是自致孤立无援。 至于这条例司的职责…… 不关中书、枢密院,中书外又有一中书? 权力给的倒是十足。 “尔等觉得,应该先除弊还是先兴利?” 嬴政问向眼前招来的一众官员。 尉缭率先开口道: “陛下,纵观历史,唯商君变法有成。” “而商君则是除弊后,再兴利。” “实乃弊端不除,利实难兴。” 嬴政不动声色,又看向其他人。 冯去疾看了看左右。 蒙恬装沉思,萧何真沉思,刘邦装沉思。 行吧…… “陛下,臣以为国尉所言有些可能偏颇。” “商君变法是先兴利,然后以利诱之再图除弊。” “无利,除弊难矣。” 跳过汗都流下来的蒙恬,嬴政又看向萧何。 “治栗内史,你如何看。” 蒙恬松口气,萧何精神紧绷,刘邦继续装沉思。 “回陛下。” 萧何施了一礼,缓缓道: “国尉与右相皆有道理,但这道理却唯独忘了真正的根基。” 正视皇帝目光,萧何一字一句道: “那便是秦民。” “民想变,其政得以变。民不想,其政变不成。” “但民不知变从何来,所以要取信于民,使民得利。” “商君得信于百姓,以此为基,以孝公为倚,如此可以兴利除弊。” 一旁的冯去疾与尉缭看着萧何,陷入沉思。 蒙恬听得心中一阵乱跳。 其余三人也明白了萧何话中意思。 商君的变法的确是取信于民了,也要民得利了。 但就像放贷一样,你的利我给你了,但你是不是得还啊! 这一还,就还成了富国强兵! 那民呢?在那提供富和强呢…… 萧何这话里暗戳戳的一顿民来民去,就差指着皇帝鼻子说。 ‘你先把百姓安抚明白!让他们信你真是要为他们好再说吧!’ ‘还变法,变你x个头!’ 嬴政面不改色心不跳,看向刘邦。 “典客……你意如何。” 刘邦双袖一震,行了附身大礼。 “陛下,臣认为,要想达到天下大治,一定先要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天下大治的局面才能实现。” “若一人所做之事是他从事的根本,那么他就能认清其中得与失的根源。” “与其想什么除弊与兴利的前后之说,不如把权衡天下财富的重任交给这个洞悉根本的部门。” “他们熟悉、了解自己的职能,得到的办法一定是最好的,提出的建议一定是通达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