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唐。 李世民无视还在掰扯着那群官员。 望着天幕感慨道: “朕做的还是不够啊。” 一旁的李承乾却突然开口道: “不,阿耶做的已经够多了。” “我大唐租庸调制的设置之初不就是要为民制产吗。” “我大唐税租为四十税一,相比后汉的三十税一更低。” “阿耶何故感叹。” 李世民看着护着自己的儿子,心里感动又欣慰。 笑着道: “其实不比税赋,朕也不惧汉朝。” “虽说三十税一,但汉朝的人头税和徭役可远远不止。” “朕所敬者,唯汉文帝一人也。” 李世民看向天幕,神色向往。 “其余汉帝只不过是得了减税的名声。” “只有汉文帝,他才是真正的体民之苦,使得民得利。” “武帝能得百姓原谅,全在于文帝之馀德。” “汉朝能再受天命,季汉偏安一隅,都是得文帝之馀德。” “朕之馀德,远远不够啊。” …… 【民户以前在青黄不接之际,向地主、富户借高利贷,利息高的为本金的一倍。】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已行矣!”】 【正是由于青苗法剥夺了豪民放高利贷的机会,因而受到官员中豪民利益代表者的猛烈攻击。】 【但与此同时,地方官员也在拖后腿。】 …… 天幕上。 熙熙攘攘的繁华酒楼内。 一名身着补丁麻衣老人看着身边那环绕一群的女子,讷讷不语。 一名戴着脚帽的官吏拿着纸笔对老人和颜悦色的笑说些什么。 “丈人,这青苗法可是当今副相王介甫王相公为了大宋百姓而设立的新法!” “咱大宋当今的副相,你知道吧?” 老人局促的握着双手,连忙点头。 “听说过听说过,官人您讲,你讲。” 官吏笑容更盛,拖着屁股下的椅子贴近一点老汉,也不在乎对方身上的那股酸臭味儿,笑容满面道: “丈人,近几年咱们这的收成不好,百姓都饿肚子。” “天子与王相公看不得这些。” “出新法,把官府的储备粮贷给你们!” 老翁张口欲言。 官吏连忙竖起两根手指道: “不多!二分利!有收成了随本而交,收成不好可以晚交!” “还是按户等给贷,不怕多贷了还不上!” 老翁听了半天,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一朵花。 “听官人这么一说,还真是……好啊!” 官吏趁热打铁道: “可不是吗!若不然,你们借那些富人的贷可是九出十三归啊!” “丈人,你看你这家里的情况……” 老翁想起家中情况,咬了咬牙,低声道: “官人,向老汉家中这种……最低能贷多少啊?” 官吏连磕绊也不打,直接道: “能贷一贯五百文的米豆。” 随后装模作样的在那一堆纸张里抽出一张。 “丈人,你这张纸上按个押,就可以了。” 老翁看了看这张纸,左右看不明白,又看了看四周女子。 身边的一众女子拥簇在一起,对着纸张指指点点一阵,在官吏的捋须微笑中向老翁点点头。 “是,是这张,是青苗法。” “是呀是呀,才二分哩!” 老翁在一众鼓励微笑中画了押,按了手印。 官吏拿起纸张,忍不住大笑。 老翁也随着微笑。 一众妓子也捂嘴而笑。 酒楼里一片欢声笑语。 …… 大秦。 嬴政面无表情。 宫内一片寂静。 其面前五人一动不动,个个装死。 …… 大汉。 “完咯。” 刘邦饮了一口小酒,咂咂嘴,不再说话。 刘盈左右看了看。 刘邦喝酒,吕雉冷脸。 都不敢招惹…… “四弟,怎么回事儿啊?这不是好事吗?” 小刘恒脸色复杂的看向一脸求知表情的刘盈。 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明白什么叫,朽木不可雕也。 “大兄,你是个好人。” 刘盈看着说了一句话就不搭理他的小刘恒,摸了摸下巴。 我是好人,所以呢? …… 炎汉·武帝时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