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幕上。 延和殿。 殿外,两列披甲挂胄、执戈佩剑的禁军士卒,从丹墀下直抵正殿门前,甚是森严。 大殿之内已恭立着黑压压的一片朝臣。 一袭雪白细绸宽襟博带袍,一顶玄纱平翅官帽。 赵顼神情严峻,语气平静道: “王相公,你认识监安上门,郑侠吗。” 王安石出列陈述道: “禀奏陛下,监安上门郑侠。” “治平年间进士,原任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后被臣调进京都,曾居臣门下一年。其……” 赵顼突然直言打断王安石的说辞,继续平静道: “其人品德如何。” 殿内一片安静,陛下的神情无变,但态度已明。 有大事将生! “回陛下,其人博学慧辨,聪敏多才,精天人感应之论,明阴阳五行之说,常人才智不及。” “故对变法极表赞同……只是为人……” “够了!” 赵顼突然怒喝一声站起,剑指殿下,厉声道: “好一个天人感应!好一个阴阳五行!” “五行统于阴阳,阴阳统于天!” “今上天示警,悯我大宋黎庶!” “现有一物示于众卿观赏!” 说罢,向御座旁的两名侍人挥手示意。 群臣心下不安的盯着那两名宦官。 “哗啦!” 奉旨走到群臣面前的宦官合展开了一幅画卷。 延和殿刹那间成了一座绝无声息的世界。 身被锁械的流民。 饿毙道旁的流民。 举刀断臂的流民。 咬牙切齿的流民。 呼地怨天的流民 扶携塞道的流民。 血泪斑斑的《流民图》闯进了殿内群臣眼帘之中。 …… 【公元1073年,宋朝干旱不雨长达九个月之久,大量灾民涌向开封等大城市。】 【宋神宗终日长嗟短叹,旧党人士趁机上疏,请求废除新法。】 【担任开封安上门监的郑侠是王安石的学生,曾对王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等法诸多不便,王安石不予回应。】 【公元1074年四月,郑侠将亲眼所见的流民扶老携幼,充塞道路,身无完衣,吃草根,食树皮的一系列惨状绘成《流民图》,假称急密文书,传到宋神宗手里。】 【神宗第二天便决定废除青苗、雇役、方田、保甲等十八项新法。】 【这项决定公布的第二天,天降大雨。】 【史称民间欢呼相贺。】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看着那副《流民图》心生酸楚。 望向刘恒,嗫喏了几下,终究没问出口。 他错了吗? 范仲淹用行动证明了对官吏动手行不通,所以王安石要从民治。 但走民治的执行又绕不过官吏插手。 刘恒面色平静如水。 这幅流民图里的情形,他自小就看得多了。 “王安石的想法是好的,政策也兼顾富国利民。” “但他忘了一件事。” 刘启看向他,目含探究。 刘恒点了点水杯,在桌子上画了三下。 “宋朝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三冗,冗兵、冗官、冗禄。” “王安石解没解决冗兵问题咱们不得而知,天幕没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