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公元1126年正月初七,金军兵临汴京城下,宋相白时中、李邦彦等人劝宋钦宗逃离汴京,到襄州(襄阳)去】 【时任太常少卿的李纲站出来反对,陈述利弊。宋钦宗打算经营防御,以李纲为东京留守、“御营京城四壁守御使”,负责汴京城防。】 【但同时遣使往金军求和。】 【正月初八,金军开始四面攻城。】 …… 大汉·武帝时期 “襄阳县……” 看了一眼平铺在地的疆域图。 刘彻缓缓起身,走上前去。 看着脚下写着襄阳二字的地方陷入沉思。 一旁的霍去病看着此地,开口道: “秦岭与淮河将华夏大地分为南北两部。” “沟通这南北两部的路有三条。” “从河东进入蜀地的蜀道西路,从淮河到长江的水道东路,从中原经过南阳郡、襄阳县到达荆州的中路。” “襄阳县位于中路之中,是必争之地。” “若撤军到此处……倒也可为反攻倒算做准备。” “皇帝是一国之主,撤到这种战略要地却算不上逃跑。” 刘彻轻哼一声。 “你呀,就是仗打多了。” “碰见的都是令行禁止之人。” “皇帝一撤,别管理由是什么。” “兵线必溃!而溃兵会将平民变成难民。” “溃兵、难民,又会冲击其他区域。” “天下大乱就是这么发生的。” …… 天幕上。 汴京的四座城墙上,每座城墙陈禁军一万两千人,每隔一百步布置一队人马。 城墙上, 一群群穿着皮甲的保甲、厢军正忙碌着。 修建楼橹,挂上毡幕、安上驳座、架设弩床、搬运砖石、分施燎炬、垂下檑木、备好火油。 各种御敌器具都悉心准备好。 越过外城,进入内城。 一名留着长须,气质刚毅的官员正指挥着其余官员按地段分配军队。 骑兵、步兵各四万,组成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各八千人。 随后五军分段驻扎。 前军驻扎在东水门外,守护延丰仓,仓里存粮四十余万石。 后军驻扎在兴宋门外,占据樊家冈,防止金兵起兵突进。 左、右、中军驻扎在城中。 突地! 数十条火船顺着汴河向西水门驶去! 金军开始攻城了! …… 【金军连续两日攻城,他们不擅长攻坚,同时汴京坚城也非辽境诸京可比,李纲领数万禁军防拒之下,金军一时未能得逞。】 【正月初十,金军在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后,终于停止进攻,他们开始同意和谈。】 【完颜宗望开出的条件是:宋朝需支付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千万匹。】 【马、驼、骡、驴各一万头。】 【尊金国皇帝为伯父,凡在宋境的燕云之人都要回归燕云。】 【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国,并且以亲王、宰相作为人质,金军方可退兵。】 …… 大隋。 “城下之盟……” 杨坚看着天幕里的金军条件,脑中快速判断着。 同意还是不同意? 当然是不同意! 这种钱财数量,你就是大隋竭尽一国之力都拿不出来。 并且太原、中山、河间是北方屏障,割让出去何以立国? 至于派遣人质……这是质子啊! 但谈还是得谈。 冲同意的方面谈。 只要能拖到勤王大军合围,一切就有转机。 …… 大唐·高祖时期 “人哪?!” 李渊讨厌盟约。 尤其是这种城下之盟! “不是说勤王吗?!人哪去了!” “谈!谈你个彼其娘之!” “拖到大军合围!剿了他们!” 一旁的李建成看着突然暴躁起来的李渊,小声道: “阿耶怎么突然这么暴躁?签城下之盟的不是你吗?” 李世民目光不善。 李建成清了清嗓子,正常道 “金军来的突然,汴京城的粮食恐怕很难撑住啊。” 李世民当然知道,他还知道这些条件宋朝都会同意。 就算勤王大军来了,估计也是扭头就跑。 除了气势上能吓吓金军,实际作用恐怕就是放屁添风。 于事无补。 …… 【这种严苛到极点的条件宋钦宗都同意了。】 【正月初十这天,他先下了一道诏书,表示要卧薪尝胆,避正殿,减常膳,做出表率。】 【接着是第二封诏书,表示为了凑够给金军的犒军钱,已经连宗庙里的器具都拿出来了,为此,王侯和官员也必须以皇帝为榜样,将家里的金银器皿交出来。】 【然后就是第三封诏书,要求诸王的金银绢帛,各种道官、乐官、伎术、五司的金银,都必须尽快缴纳到国库。】 【正月十二日,又遣宰相张邦昌与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至金军为质。】 【就这样,绢如数交付,但金银数量不足,只得金三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余万两。】 【正月二十日,宋钦宗再次下诏,这篇“著名”的诏书的中心思想是:快快交出自家金银,不然招致金军怨怒,前来攻城,必会“男子尽杀,妇女驱虏,屋宇焚烧、金银财物竭底将去”。如若不交,定当严惩……】 …… 后唐·庄宗时期 “先是出了个车宗。” 李存勖掰着手指认真数着。 “然后是认了个弟弟。” “现在又认了个伯父。” “未来是不是还要认父啊?” “不对……” 李存勖嘴角翘起,讽笑着。 “你怕是没机会认父了。” …… 大宋。 “我可去你阿母的吧!” 一枚茶盏被气愤的扔上高空,逐渐不见身影。 一個皇帝竟然会在自己的京师这样恐吓百姓! 你究竟是谁家皇帝! “一群混蛋!” “无国无家的混账!” “老天怎么不一个雷劈死你俩!” “放只豕上去都比伱俩强!” “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不如自己抹脖子算了!” …… 大宋·太宗时期 赵匡义目光阴沉。 死死的盯着天幕。 朕一定会想出办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