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而四面而来的援军寥寥无几,负责合州钓鱼城的王坚和负责泸州防务的刘整借口川蜀防务紧急,拒不出兵援鄂。】 【襄阳方面的将领高达和曹世雄来了,但史传这俩人对贾似道多有轻慢之举,怎么轻慢了,史书并无记载】 【最后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从重庆来援,突破围城的蒙古军,夜入鄂州,壮大了守城的力量。】 …… 大隋。 杨坚一点也不奇怪了。 宋朝特色吗! 至于会说什么,猜都猜到了! 无非就是说贾似道一个文官,不懂兵事,让我等听他的,实在是外行指挥内行,语气不够尊重等等。 “完了。” 独孤伽罗奇怪的看着他。 “什么完了。” 杨坚捻着胡须百无聊赖道: “这几个将军完了,要么抗命,要么说风凉话,这仇隙不就结下了。” 独孤伽罗翻了个白眼。 “与其琢磨这些,你不如先给他换个尿布吧!” 杨坚一愣,随即感到一股润意在手臂上。 低头一看。 幼世民正冲他咧嘴笑。 …… 【此后百余日,宋蒙攻防战异常激烈,鄂州城死伤一万三千人,却愈挫愈勇,将蒙古大军拒之门外。】 【十一月,蒙军粮草匮乏,疾病流行,忽必烈仍未能攻克鄂州。他赞叹道:“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而与此同时,蒙古国也传来了其弟阿里不哥在漠北觊觎汗位的消息,忽必烈向部将与幕僚问计,郝经等以为灭宋战争决非短时间所能奏功,而汗位之争事关大局,刻不容缓,建议忽必烈“断然班师,亟定大计”。】 【到了闰十一月,战局发生转变】 【但贾似道见城中死伤达一万三千人,就有点乱了方寸,私自派遣密使宋京到忽必烈大营,以称臣纳币等条件私自与蒙古军议和。】 【此时,蒙军十之四五染上了疫疾,粮饷也告匮乏,战斗力急剧下降。】 【忽必烈趁机同意了贾似道的议和要求。】 【以“割江为界,且岁奉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条件订立城下之盟,解鄂州之围。】 【因蒙军北归在即,他嘱咐蒙使见旗动即随军北上。】 【宋、蒙双方正在鄂州城头谈判,协议尚未达成,蒙使见蒙军旗动后立即返回。】 【由大理北上围攻潭州(湖南长沙)的兀良合台部蒙军这时也奉命撤围北归。】 【贾似道伪称击退蒙军,有再造功,遂专国政。】 …… 大宋·真宗时期 赵恒眉头一皱。 “此事有蹊跷!” ‘“鄂州之围中处于劣势且急于议和的应该是忽必烈才对!” “能亲临前线与士兵同甘共苦,率七百精兵指挥作战的人,怎么就突然迫不及待求和了?” 刘娥斜睨着他。 “陛下有何高见啊。” 赵恒一甩衣袖,智珠在握道: “定是那蒙军以十万之众不能下一城,无功而返!” “然而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不如就将退兵之原因说成是南宋妥协投降,尔后蒙军乃退。” “这样就可以为失利的蒙军开脱了。” 刘娥微微蹙眉。 这个猜测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 于情于理的确说得过去,也没有具体的书面协议。 一个口头话语,史书想怎么记都行,只要结果对就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