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十几个和尚自殿内走出,向偏殿走去。 朱重八愣了一下,将手里的扫帚一扔紧忙跟上。 来到伙房,一口大锅正翻涌着白气。 拿着缺口的破碗,满脸期待的朱重八僵直的看着伸到自己饭碗上的木杓。 里面清晰可见的几个米粒。 朱重八眼睛一撇。 锅里的“粥”甚至能数清有多少颗米。 他顿时明白了什么,僵硬的走到一旁。 跟着一众师兄蹲着,小口嘬着米汤。 也就片刻功夫,一众和尚喝饱了水。 房内的老和尚看着门口的众人,叹气道: “自从旱灾、瘟疫后,来捐香火钱的人少了,寺中也没有余粮。” “你们都是无家可归的孩子,我也答应过你们。” “只要我有粥吃,你们就绝对有汤喝。” “而现在……” 老和尚扶着膝盖缓缓起身。 背着双手,晃悠悠的走过众人。 “寺庙没有吃的了,大家出寺到人间去。” “化缘,求生去吧。” 朱重八浑浑噩噩的看着眼前的一幕幕。 随着师兄哭泣,随着师兄告别。 拿着一个木鱼,一只瓦钵。 走出寺庙破败的大门。 开始实为要饭,名为化缘的旅途。 走过乡村,路过城池。 从第一次的难以启齿,到无数次后的坦然自若。 在庐州,吃过大户善人施舍的白面馒头。 在固始,超度城外的亡魂,捡了供果果腹。 在信阳,于荒庙内挖了野草作汤,渡过饥寒冬夜。 在汝宁,缩在高门大户的下人房里安然入睡。 在陈州,帮人打着短工,得三五铜钱。 在鹿邑,蹲在街头,一人与乞丐们争夺打架。 在亳州,偷人家厨房的食物差点被家犬咬死。 在颍州,他抢了劫匪的刀,截了劫匪的粮。 在凤阳,他再次叩首在荒草丛生的土包前。 将几颗霜打的柿子摆在土包前。 “爹,娘。儿子回来了。” …… 【但天下大乱,哪里又会有真正的净土呢。】 【朱重八在皇觉寺里当了和尚,住了五十多天】 【“寺僧以岁饥罢僧饭食”】 【他只好到外地化缘游食。】 【先往南到庐州(安徽合肥)从庐州西折到河南固始、信阳】 【从信阳往北到汝宁(汝南)、陈州(淮阳)】 【东经鹿邑、亳州(亳州),到颍州(阜阳)】 【和尚化缘游食,实际上就是当乞丐,沿途叫化,生活自然十分艰苦。】 【这种风餐露宿、如篷逐风、沿途叫化的流浪生活过了三年多】 【一直到公元1348年,他又回到了濠州皇觉寺】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