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幕上。 头戴一抹红巾,身穿一副铁甲。 朱元璋骑着战马缓缓行驶出濠州。 身后的二十多名骑兵护着一辆青纱掩帘的马车紧随其后。 他回头看向斑驳城墙,嘴角微微勾抹一丝不屑。 看着紧随身边的一众亲兵护卫,面上闪过一丝豪气。 最后扫过马车,将眼中柔情尽藏心底。 “公子,我们该往何处而去啊?” 一名带着几分儒意的护卫策马来到朱元璋身边,略有几分迷茫问道。 朱元璋骑着马,看着盘旋于空乌的鸦,不紧不慢道: “去定远。” “那有无主之兵,静等有德之人。” …… 【元军退去之后,几支起义军相互间的冲突不断升级。】 【彭大和赵均用以王者自居,其部下多盛气凌人】 【朱元璋也对三年来“为人调用”的处境很不满意。】 【公元1354年六月,他决计离开濠州,自谋独立发展。】 【为了不致引起其他首领的猜疑和反对,他把原来率领的七百人的部队让给了其他人统领】 【从中挑选了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到了定远。】 【此时定远张家堡驴牌寨有民兵三千人,因缺乏粮食,走投无路,朱元璋就设计把他们招编了来。】 【接着又凭借这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收编了缪大亨在横涧山的义兵二万余人。】 【七月,朱元璋的部队顺利地攻下了滁州。】 …… {这二十四人不就是开国那一批猛将么,果然王者将将,普通人将兵,眼界不同。} {大明开国元勋都出自朱元璋的这批亲兵之中。} {除了耿再成、花云在开国前战死外,这些当初走投无路的贫民后来都跻身公侯之列。} {由此可见选择很重要,互相成就。} {这里给作者挑个刺,招了七百将士后,朱重八给自己改名为德裕,并起了个官号叫兴宗,取字国瑞,元璋是后来再次改的。} {然后这些一路走来的老家伙就被他杀掉了。} …… 大汉。 “都是一起打天下的。” “你能压住他们,后代又能不能压住呢?” 刘邦看着天幕叹气道: “赵匡胤说得好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吕雉嘴角挂起一丝冷笑。 “是吗,说得似乎自己是被迫无奈一般。” “难道下令兵将复员的不是你?” “将诸侯士兵遣散回家。” “以免十二年赋税和劳役之名留诸侯子弟于关中。” “这样有质子在手,立国短短七个月还有诸侯造反。” “第一个造反的偏偏还是不入流的臧荼。” “刘邦,你可别说这里没你的手笔。” 刘邦把玩着酒爵,收敛笑容,眯眼道: “原来如此。” “你还真是为母则刚啊。” 吕雉也摊牌了。 “你认为七位诸侯占了一半汉家天下,巧了。” “我也认为那些亲王占了盈儿的一半天下。” “他念情下不了手。” “我不会。” 刘邦喃喃念叨着。 “你不会……呵。” “你个蠢妇。” 殿内陷入一片严寒。 吕雉面无表情看着坐姿懒散的刘邦。 “你什么意思。” 一脚踩在软榻上,一手搭在膝盖上。 刘邦第一次透露自己的心声。 “没错,从一开始。” “从围杀项籍开始,我就想好了如何对付诸侯。” “分封?” “八百年的垃圾,早该扔了。” “郡县制的好处,我是实打实地体会过的。” “车同轨,书同文。” “政令从中央直抵地方,到达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这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应有的样子。” 刘邦回忆着初次见到,就惊为天人的制度。 “但不行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