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曹魏。 “诸葛先生,操有一事不明。” 曹操心中疑惑丛生。 “朱元璋的法令是在保护百姓不受豪强侵害。” “为何这后人言辞中皆是愤懑之意?” 刘备倒是隐约有几分感悟,可是话再嘴边不能说出。 他也望向诸葛亮。 诸葛亮抬目望向天幕,迟疑道: “所谓三代不同理,五霸不同法。” “自武王伐纣周公制法起,历代制度皆是以取长补短为用。” “朱元璋起自草莽,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是因为参加了起义军。” “如今他做了皇帝,所以想尽办法杜绝历史的重演。” 诸葛亮可惜着如此英伟之人却不能见广阔天地。 带着几分惋惜道: “他的种种法令确实是对百姓好。” “但这种好却是不讲情理的对你好。” “我对你好,你便要感恩。” “严密的制度将国家变成了一个牢笼,这会让整个国家陷入停摆之中。” “观唐朝,可知万国之心易变。” “观宋朝,可知祖宗之法难为。” “观元朝,可知天下之广博。” “中原静止而外族流动。” “恐怕……后人所言的天下局势之攻守易形,就源于朱元璋啊……” 孙权眉头蹙起。 “诸葛丞相……此言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早已放飞自我的刘备头也不回道: “不想听滚。” “你!” 孙权看了看刘备那握起的拳头,一甩衣袖,默不作声。 诸葛亮却是点头道: “亮此言确实有杞人忧天之意。” “但种种蛛丝马迹连接起来,只有这种说辞才能说得通。” “为什么后人敬仰其功绩,又唾弃其法制。” “就因下一个朝代也承接了这套体系,所以……” “等等!” 刘备猛地一激灵,自己也没走神啊?! 怎么还落东西了? “下一个朝代?” “孔明,下一个朝代也没讲啊?” 诸葛亮的表情一僵。 “从秦汉到唐宋再到明清的户籍制度变迁…” 刘备一脸迷茫、孙权一身茫然。 那曹操虽然是一脸的我知道,但眼神透出的惊色却掩盖不住。 “……合着三位是一点没记哈……” 三人不知怎么,突然回想起上学时要被先生提问的感觉。 …… 【按说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应该放松下来,享受帝王生活。】 【奇怪的是,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重到必须时时警醒自己。】 【即使宴请群臣,歌舞升平,他也不忘语言的敲打。】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