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哪个皇帝也不会容忍这种存续。” 那么解决办法无法就两种了。 一是把党羽清除掉,二就是把宰相清除掉。 李隆基已经看透了一切。 “党羽人数众多,且只要有官就不会断绝。” “所以,朱元璋一定要拿宰相开刀!” 杨玉环听不太懂,隐约明悟道: “就像汉武帝那样?” 李隆基捋须点头。 “没错。” “已知,单独一个丞相容易尾大不掉。” “而设立多个丞相制约,又会有出众者夺其他相权,还是尾大不掉。” “既然如此,让宰相不停的更换就是保持相权不盛的最好办法!” “汉武帝这招损是损是损了点。” “但有用!” 杨玉环摸了摸鬓角。 “那为什么不取缔宰相一职呢?” 李隆基一愣,随即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爱妃真是可爱!” “取缔宰相?” “天下万职归于六部,六部统职归于中书。” “没了中书,天下万事就要堆在皇帝的案桌上。” 李隆基看着天幕,不知想到什么,嘴角挂笑。 “谁家丢鸡了,谁家偷人了。” “不管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皇帝具细体察、判断。” “你不懂这是多大劳力。” “朕告诉你。” 皇帝慢慢收敛颜色,对着贵妃认真道: “会死,是真正的,被活活累死。” …… 【胡惟庸是淮西人,他一门心思结交李善长,逐渐成为淮西集团的朝堂核心。】 【相比之下,汪广洋这个非淮西集团出身的右丞相则要孤单许多,每日只知饮酒而不管事。】 【胡惟庸的职位低于汪广洋,却“专决省中事”】 【公元1373年六月,胡惟庸指责汪广洋“无所建白”】 【汪广洋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 【七月,胡惟庸升任为右丞相,任命陈宁为御史大夫、涂节为御史中丞。】 【不久,又转任左丞相,实至名归地主持中书省的政务。】 【而自从李善长退休以后,左丞相的位置一直空缺。】 【徐达虽然兼着右丞相的头衔,但是他为人谨慎,又加上常年领兵在外,政务方面也是只占位不问事。】 【如此一来,胡惟庸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