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幕上。 一身素袍的朱棣揣着袖口。 他行走在大殿上。 宽阔的堂阁两边,一名名官服在身的大臣正奋笔疾书着。 …… 【虽然表面工程做了,但事实是怎么样的朱棣心里最清楚。】 【登基之时,朱棣在即位诏书中罗列了建文帝在位四年的各种胡作非为。】 【即位之后又觉得自己当初诏书中所写的相关内容不够详细。】 【因为只说了朱允炆在位期间的不法作为。】 【这只能说明朱允炆不是一个好皇帝,朱元璋看走眼了,至于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炆这一点依然没有突破。】 【不管朱允炆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朱元璋将正统传给了他这是大家都看到的。】 【于是,一本以其即位诏书中的相关内容为蓝本的奇书】 【《奉天靖难记》诞生了。】 …… 大唐。 李世民看着天幕陷入沉思。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知者,行尧舜之道者也。” “罪者,在王公之位,见贬绝者。” 长孙皇后默默握住他的手。 李承乾看了一眼在一旁捅蚂蚁的小李治,望向父亲。 “阿耶……难道一个人的一生功过还抵不过一句合乎礼法吗?” 李世民反握住长孙皇后的手,看着李承乾,表情肃穆。 “《春秋》襄公三十一年记:“莒人弑其君密州”。” “实际上,这件事是莒国国君为其百姓所共弃,然对这正义之举,《春秋》仍坚持书“弑”。” “只因“弑”字有以下犯上之意,这层意思在孔子看来必须申明。” “哪怕莒君已到“国人皆曰可杀”的地步,但身份仍是国君。” “虽因恶被杀,国人所为仍为非礼,故必须明书曰“弑”。” “这便是《春秋》笔法。” “孔子借历史的书写,表达和构建一套任何情形下不动摇的伦理。” “孔子树立了一个标杆,明确应该怎么做和不可以做什么。” “这个标杆就是礼法。” “一个,任何情形下不能被侵犯和破坏的国家政治秩序。” …… 【在这本书的记述中,不光描述了建文帝的种种恶行,甚至一路追溯到朱标做皇太子的时候。】 【书中说到早在朱标还是皇太子的时候,朱元璋就特别欣赏朱棣了。】 【朱元璋认为这个儿子有勇有谋,最像自己,有了让朱棣继位的想法。】 【而朱元璋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因为看出了朱标这个人不行。】 …… 某朱一愣,大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