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棣满意的微微颔首。 “您开始九假一真的忽悠我了。” 朱棣的笑意僵住了。 朱高炽看着绷不住的老头,又叹了口气。 “爹,征讨瓦剌儿子认为是应该的。” “阿鲁台不断骚扰边塞重镇,教训一下也是应该的。” “但后两次的北征,我是不会同意的。” “你特娘的怎么就这么油盐不进啊!” 朱棣一下子就蹦起来了! 他叉着腰指了指胖太子。 “你啊!你啊!我……” 朱高炽摸了摸脸上的吐沫星子,平静道: “爹,您不会觉得您民生很好吧?” “您忘了唐赛儿了吗?” 朱棣指着他,一时哑口无言。 …… 【朱棣很能打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藩王之身夺得天下。】 【“五出漠北,三犁虏庭”。】 【但明成祖北征的战略目的是为了让草原上的鞑靼、瓦剌两部臣服于明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但这个目的显然没有达到。】 …… {朱棣这一系列北征,其实与所谓的生死攸关的边防问题关系不大,而更像一份天下道德和政治霸权宣言。} {任何政治实体,若不尊奉明朝为天下共主,或有意无意地对其天下共主地位构成挑战和威胁,那么明朝将会对之诉诸武力,以作惩戒。} {从明朝流传的史料看,蒙古诸部似乎常在是否向明朝称臣纳贡的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 {以此观之,漠北草原上的蒙古诸部拒绝承认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拒绝向明朝纳贡,成为其北伐的直接原因。} {因为关于蒙古诸部之间的矛盾,明朝却是知之甚少,既然无法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那索性对任何来自漠北的朝贡使团雨露均沾,恩赐等同。} {朱棣目的无非是想置诸部于明朝的“天下”中,继而实现彼此间的永久和平。} {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这样,劳民伤财是肯定的,但蒙古挑衅不打还不行……} {让面子架那了,所以就这点我挺喜欢汉朝的。} {从不打肿脸充胖子,不行就怂,辱我也认,反正我不干苦一苦百姓然后撑着大国威名的事。} {就是发育,然后一波干死你!} …… 大明。 朱元璋心绪难平的敲着手指。 “这不是什么打不打脸充胖子的事。” “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匈奴从未入主中原,而元朝是实实在在统治过大一统过的草原政权。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后裔是仍坚信自己拥有“上天眷命”。 他们是有法理可以规复中原的。 自己一边承认元朝统治一边组织北伐,一是继承法理与疆域,二是打乱北元规复中原的设想。 “草原的威胁不会消失。” 但又不能尽数消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