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幕里的港口挤满了人。 海天一色之间。 林林总总停泊着几百余艘海船。 大小不一、样式各异。 舰船的桅杆上都挂满了色彩鲜艳的旌旗。 船上,身披崭新甲胄的军士,还有衣着光鲜的官员们都在甲板上列队站立。 一阵海风吹过,无数旗帜迎风飘扬,显得威武无比。 “这都是些什么船啊?” 港口处的百姓们瞧得稀奇,他们何时见过这么多大船! “那边靠岸的是保证粮食的粮船和水船。” “旁边分列,比其他的船要窄的,那是马船。” “马船?运马的?” “不是,是交战冲锋用的,叫快马船,简称马船。” “哦哦,你懂的真多啊,那旁边那列成直队的两支是啥船?” “战船,上面装着炮呢。” “每艘上头都装着十几门碗口将军炮!” “这次出海,光战船就动用了六十艘!” “那是什么船?” 说话者指着船队中央一艘巨大的舰船,桅杆上头的大旗写着‘郑’字。 “看见大纛没?那是郑大帅的宝船!” “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是船队中最大的!” “我的天!历朝历代吃也没有过这么大的船吧!” “开天辟地头一回!” “大明威武!” …… 【提起永乐一朝,最避不开的就是郑和下西洋了。】 …… 天幕里那座庞大宝船的船头站着一人。 头戴三山帽,身着蟒龙袍。 腰系玉带,脚穿武靴。 大约三十多岁的年级,面白无须,精神俊朗。 在他身后,站着一干稗将。 个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 【郑和原姓马,云南昆明州人,回族。】 【明军攻入云南时,他被俘受阉入宫,至燕王府随侍燕王。】 【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被赐姓郑。】 【朱棣即位后,提他为内官监太监,让他率领庞大的使团出访西洋各国。】 …… 一张庞大的疆域图在天幕上缓缓展开。 一艘楼船的剪影在疆域图上游荡着。 …… 【明朝以婆罗洲的文莱为界,称文莱以东为东洋,文莱以西为西洋。】 【郑和率领使团,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先后七次出使西洋。】 【第一次远航,有大小船只二百零八艘,装载两万七千八百余人。】 【其中有大中型宝船六十四艘。】 【大型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有九桅十二帆。】 【“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 【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船只。】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