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明·建文时期 朱允炆看着天幕脸色变化。 夏原吉这人他是了解的。 他不是那种临阵变节者,他眼中只有国而无君。 既然他能在燕王手下当值,那就是燕王得到了他的认可。 他认为燕王比朕更适合当皇帝…… “罢了罢了……” …… 【掌管天下财赋不是个容易的事。】 【特别是在刚刚经历过靖难战火的大明。】 【国库里的钱粮是有限的,小到给官员发工资、修缮宫殿,大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打仗】 【一切事务都要由户部拨款支持,稍有差池便是掉脑袋的事。】 【而朱棣偏是个需要用丰功伟绩来证明自己的君主。】 【编修《永乐大典》、六下西洋、五征漠北、攻安南、修紫禁城、通运河……】 【每一个都是“烧钱”的大项目。】 【国家刚刚遭遇战争,能正常维持朝廷的日常开支就很了不起了,哪还有余钱去完成皇帝的理想?】 【没看到有开皇之治的隋朝都被隋炀帝开挖大运河给“挖”没了吗。】 …… 大隋。 “我就知道!” 杨坚气呼呼的一拍案桌! “朕的大隋明明能达到汉唐的成就!” “就是让这混账连累了!” “现在一提大隋,谁记得开皇之治!?” “只记得那混账挖河亡国!” 独孤伽罗看着他,眼睛一转,笑道: “你也往好处想想。” “那小子是做事没分寸导致亡国。” “总比胡亥强吧?” “那是正儿八经标准的亡国之资啊!” 杨坚一时不知是该笑该哭。 比点好的人行吗。 …… 【但面对这一切,夏原吉很有办法。】 【“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苏民,且便商贾。”】 【通过裁撤多余的机构和人员,缩减国家财政支出。】 【通过减轻全国赋税,严厉打击私盐买卖,将囤积在仓库里的物品变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推广屯田种植方式,让边防军士在平时也能耕种,自给自足,减轻对国家财政的依赖。】 【鼓励没有分到土地的农民到边境去落户开荒,与民休息。】 【通过颁布一些新政策惠及商人,让他们为大明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对富人增收税款,减免穷人的税款,且要允许人们出钱来代替劳动。】 【赏赐臣下或外来使节时,夏原吉建议进行一次性封赏。】 【虽然一次性封赏数额巨大,但可以有效减少因封赏的长期性造成的大明财政资源的持续浪费。】 【面对数量日益庞大的大明宗室,则提出开放盐引】 【允许宗室藩王运销食盐,自给自足,减少朝廷每年需要支付及赏赐给藩王的大笔经费。】 【这些措施,为永乐盛世下每一次大手笔的花销提供了保障。】 【在支撑朱棣的“理想”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让大明在提高国家影响力、增加国库收入、改善民生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郑和、宋礼等人才有了用武之地,也初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用人识人:评价S级·得五分。】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打了个哈欠,随后抹了抹眼角。 不就是桑弘羊吗。 没什么了不起的,朕有! …… {我觉得这五分给高了,别的不说,就说夏原吉,朱棣挺对不起他的。} {当初朱棣打算三征漠时,夏原吉直截了当说:国家连年战争,基本都无功而返。} {军马储备损失十之八九,灾荒不断,内外交困。况且你年级也大了,身体不好,出征漠北这种事找个将领代表一下就行。} {这些话哪个不是肺腑之言?但朱棣直接下诏抄了夏原吉的家,并将他下了诏狱。} {而这位“永乐盛世最强保障”掌管天下财赋数十年,家里除了皇帝赏赐之物以外,就只剩下些破衣烂衫、瓶瓶罐罐。} {一辈子跟钱粮打交道的他能将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使永乐盛世威名远播,却没能为自己留下半分余财。} {清廉至此可见一斑,人家是为国为民二十年,你朱棣真以为人家是为了你啊。} …… 刘彻觉得天幕在针对他。 这种大臣给朱棣干嘛! 应该给朕! 桑弘羊在这点上还是差一点啊。 “莫有完全体的诸葛亮。” “给朕一个内政类的诸葛亮也行啊!” “朕又不挑!” 霍去病挠了挠鬓角。 这还不挑呢? 诸葛亮还能组合吗?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下意识的紧了紧衣襟。 刘禅看见了,扭头大声道: “来人!拿大氅来!” 随后关心道: “相父,我们要不进去看吧。” “莫要受了风着了凉。” 诸葛亮摆摆手。 “无事,只一阵凉风吹过,不碍事。”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