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幕上。 小皇帝懵懂局促的坐在皇位上。 周边一片漆黑。 而在黑暗之中,有三处地方显露着微光。 首先,是身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老妇人看着身前的小皇帝。 眼中透露着一丝无力的忧愁。 …… 【在朱祁镇登基之初,太皇太后张氏对王振等宦官势力已经有所警惕。】 【王振虽然可以代替朱祁镇批红,但不能擅自更改票拟的内容。】 【张太皇太后就每天派宦官查票,如果发现不一致,便责罚王振。】 【公元1437年。张太皇太后召英国公张辅、内阁杨士奇、杨荣、杨溥,礼部尚书胡濙入偏殿。】 【又命人宣王振,王振进来,便被张太后身边的侍卫擒住。】 【张太后本想处死王振,朱祁镇跪下为王振求情,五大臣也跟着跪下。】 【此事不了了之。】 …… {要是此时砍死他,说不定就没后面的事了。} {张太后也没想到三杨跪得那么快。} {本来从他发迹到登临宦官之首,就必然得到张太后和辅政五大臣的首肯。} {朱祁镇年幼,可塑性强,他感情上亲近谁,生活中信任谁,将来政治上就会离不开谁。} {明日的权力之争,始于昨日,成于今日。} {但就像史书评价的一样“诸臣阿顺幼主,为身后计,故而隐忍保全”} {三杨等人也知道,如果真的赞同将王振处死,无异于宣布在政治上与朱祁镇分道扬镳,在感情上与其决裂。} {他们退缩了,感到害怕了,这时张太后也没办法了。} {毕竟此时的王振就已经是司礼监太监,位列宦官二十四衙门之首。} {没有外朝和小皇帝的赞同,还真砍不了他。} {毕竟,老朱明说后宫不得干政了。} …… 大明。 马皇后擦了擦嘴角。 她看见脸憋成猪肝色的朱元璋,笑出声来。 朱元璋不满的横了她一眼。 “你还笑!” “就天上那个没卵子的货,咱一看就是赵高那样的人!” “大明怕是要完了,你还有心思笑我!” 马皇后慢条斯理的挽着袖口。 “小皇帝还小,掌握不了权力。” “但同样的,那宦官掌握了权力也不会轻易放弃。” “等小皇帝长大了,你说会不会夺权?” 朱元璋本还气愤着,听到这番话瞬间想到了晚唐的一件大事。 甘露之变! “咱懂了!” 老朱一拍桌子,大声道: “这小子夺权失败被废了,然后又联合大臣把位子夺了回来!” “所以才说他当了两次皇帝!” “怪不得庙号是英!” “原来如此!” 朱元璋越说越觉得就是这么回事。 唐朝的例子就在那摆着呢。 就是还有个问题想不通。 既然如此,那朱瞻基后世影响的评绩里怎么还被朱祁镇给扣分了呢? …… 天幕上 老妇人于身后看着小皇帝。 在小皇帝的右侧则是三位垂垂老矣的大臣。 他们手拿书卷,指着书本对小皇帝说着什么。 左侧是面带微笑的宦官。 他拉着小皇帝的衣袖,手里拿着鸠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