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战场上与边塞的艰苦。” “久戍的思乡之情,忠臣义士的歌颂。” 曹操抚掌赞叹。 “其情其志,真是令人赞仰。” …… 魏国·明帝时期 “七十三……” 曹叡吐了一颗葡萄籽。 身边随侍的宦官连忙接住。 “真好……” 曹叡往嘴里扔了一颗葡萄,嘟囔着。 “不会出现个司马老贼之辈。” …… 大唐。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承乾。 “别说,他还真有几分药师的影子。” …… {唉,这么大把年纪了,真不容易啊。} {王越如果不是卷入汪直事件,别说是唯三军功封伯爵的是文官,原本还可能进一步封侯爵。} {其实不可能,明朝的文官跟宋朝还不一样。别忘了,王越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就这主流文官都不能容他。} …… 南宋·孝宗时期 岳飞还看着那“贺兰山”三字出着神。 一下子被天上的话打回现实。 文武不相衡。 这个局面陛下能解决吗? 大宋官家…… 岳飞有点拿不准了。 人心善变。 “罢了罢了……” 岳飞喃喃自语着: “直捣黄龙,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后面的事,谁又说得清呢。” …… 【王越这最后一次胜利让他又一次升官,官居一品。】 【但这些并没有什么用。】 【因为王越一边在前方打胜仗,言官们一边在后面弹劾他勾结贪污受贿的宦官李广,有不法行为。】 【另外,言官们认为领兵深入敌境,虽然打赢了,但是把军队置于危险的境地,属于贪功冒进,不可效法等。】 【贺兰山大捷之后的第五个月,王越在一片弹劾声中“忧恨而卒”,享年七十三岁】 【王越死后,天下再无人是巴图孟克的对手。】 【此后关于鞑靼部落入侵的记录,明军就只有“败绩”“逗留不进”“久无功”之类的记载了】 …… 大唐·玄宗时期 “完了。” 李隆基往后一仰,抱着双手拉长声音道: “废了!” “大明武功废了!” 李泌止不住的摇头, “武将奋勇杀敌却安上个贪功冒进的名头。” “这些人真是……真是……” 李隆基看着李泌在那吞吞吐吐,不由腹诽着。 骂我时的那个劲头呢? “真是竖子不足与谋!” 李隆基默默的扭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