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佑樘思索了一阵,一锤定音! “这样吧,以后任用镇守太监就设立一个标准!不达这个标准的不再任用就是了。” “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刘大夏微微低头。 “陛下英明。” …… 【刘大夏的回答就是:一切都是因为地方镇守太监的贪污。】 …… 大明·成化时期 “贞儿,朕的头好痛啊!” 朱见深带着“痛苦面具” 他意在直指宦官,把国计民生问题偷换成党争问题。 “这都看不出来吗?” 镇守太监当然会贪污,但地方官员同样也会贪污! 镇守太监的权力有限,他们主要就是了解情况向皇帝汇报。 既不能直接掌握司法、行政、税收、治安等军政权力,也不能干预地方官员的人事任免,更无权参与官员的政绩考核。 遇到不买账的官员,镇守太监除了到皇帝面前去说坏话以外,并没有其他办法。 他们只是作为一个钉子! 一个看管地方的眼睛! 这回好了,他把眼睛挖了! …… 【一个群体的腐败程度,跟他们掌握的权力大小成正比例关系。】 【所以不同的职位才有“肥缺”和“清水衙门”的区别。】 【镇守太监就是一个监察职位,太监有贪污的渠道,而且不小,但不大可能比掌握司法财税大权的地方官员贪污得更多。】 【而且,镇守太监总数加起来也就几十个。】 【朱佑樘咨询国穷民困的原因,这是一个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军屯制度的破坏、开中法的废弃、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税赋不平等、吏治败坏等,都比镇守太监的贪污对国家影响更大。】 【而刘大夏偏偏只往几十个镇守太监的腐败上去找原因,他并不是真心帮助皇帝解决问题,而是想趁机打击宦官集团。】 …… {正常,这事他又不是第一次干了。} {汪直曾向朱见深建议恢复西洋贸易,仿当年郑和下西洋故事。} {朱见深表示支持,但此时距离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参与此事的人基本都已不在世上。} {而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一直由兵部负责保存,朱见深让兵部尚书项忠去调阅资料。} {兵部档案馆归职方司管理,此时职方司的负责人就是刘大夏。} {档案馆找了半天说资料已经找不到了。} {项忠说怎么可能找不到,肯定是档案馆没认真找,要处分相关负责人。} {刘大夏说郑和下西洋,花费了数十万的钱粮,军民死亡数万人,这是一大弊政。旧的档案别说找不到了,就算找得到,也应该一把火烧了才好。} {项忠没办法,最后接受了刘大夏的看法,回复皇帝说档案找不到了,把这个事情给糊弄了过去。} …… 大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正捂着额头。 闻言就是一愣。 “好个欺心之人!” 他头顿时不疼了! “他想干什么?!” …… {这是成化十三年的事情,然后就是成化十七年,安南入侵老挝,又越过老挝入侵八百,之后被八百击败,损失惨重。} {汪直得知后,上书建议进攻安南,趁机收复朱棣时期的领土。} {朱见深再次让兵部提供朱棣时期进攻安南的资料。} {刘大夏故伎重施,又说资料找不到了,并再次劝诫兵部尚书余子俊,如果擅开战端,西南地区局势一定会乱。} {余子俊最后也被刘大夏说服了,把出征安南的意见顶了回去。} {刘大夏对下西洋和收复安南的看法,是真觉得会劳民伤财,还是觉得这两件事都是太监提议的。如果成功会增强宦官集团的势力,那就见仁见智了。}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觉得自己就挺不要脸了。 没想到还能看见更不要脸的人! “这种枉顾国策的态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