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评价D级·得一分】 【民生经济:虽然民不聊生,但朱佑樘运气好,各地民变被他儿子赶上了,这事就全算他儿子头上了。】 【但事情的源头还是在朱佑樘头上。】 【评价D级·得一分】 …… 大明·正德时期 朱厚照裹了裹衣物,清咳了两声。 微微叹气。 外朝文官的一大优势。 行政系统的信息渠道。 没有严刑峻法的监督,他们就会尽可能的控制皇帝,向皇帝隐瞒各种对他们不利的事实,让皇帝只知道文官想让他知道的事情。 刚上位时他不懂这个道理。 现在倒是懂了,但也只能勉以为继。 他又想起了吴杰。 “朕难道想南巡吗?” 朱厚照念叨着。 “朕可不想当个坐在高位的傻子。”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用扇子拍着手心,一言不发。 和珅看出皇帝心情不好,也不敢冒头出声。 而乾隆则是想起了一件往事。 “和珅,你还记得甘肃之事吗。” 和珅躬身道: “回万岁爷,奴才记得。” 乾隆点点头。 从乾隆三十九年开始,甘肃就年年闹旱灾、民不聊生。 朝廷不仅减免了甘肃的税负,还每年都拨付上百万两白银给甘肃买粮食。 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在甘肃“赈灾”三年,被认为有功,被提拔为浙江巡抚。 而继任的甘肃布政使王廷赞则继续不断地上报灾情。 一直到四十六年,甘肃发生变乱,朝廷派大军前往镇压。 “当初你和阿桂领兵前往,进入甘肃境内以后,不停地汇报说阴雨连绵,大军行动缓慢。” “朕那时就明白了。” 乾隆黑着脸。 “甘肃年年上报旱灾,怎么军队一开过去就连天下雨?” “这帮人是被前朝养大了心。” “整个甘肃官僚系统,从县官到知府到布政使,全都联合起来贪污赈灾钱!” “今年这几个县报灾,明年那几个县报灾。” “他们拿朕当孝宗忽悠!” 乾隆将扇子往桌子一拍! …… 【用人识人:用的都是当世“正人”,这些人也没什么贪污之事,做事也很认真。就是跟皇帝不是一条心,同时固执已见。】 【评价C级·得两分】 …… 大明。 “固执你个头!” 朱元璋大声怒喝! “欺上瞒下!目无国法!” “这叫个屁的固执己见!” “就该杀光!一群混账!” …… 大明·永乐时期 “儒家的局限性……” 朱棣喃喃细语。 他突然想起以前跟姚广孝谈论过的事。 似乎又看到那名黑衣和尚,盘坐在他对面,侃侃而谈道: “王权早在儒家诞生之前就产生了,春秋战国没有哪一个诸侯的权力是靠儒家起来的。” “而君王的权威性也不是来自儒家思想。” “是来自组织军事抵抗外敌入侵和对抗天灾的必要性。” “君王权力,不来自任何理论。” “但春秋时期,诸侯混战。” “旧的秩序崩溃、新的秩序尚未建立。” “那个时候的诸侯国,就只有单纯的暴力。” “对外持续打仗,拳头即真理。” “对内横征暴敛,不把老百姓的死活当回事。” “孔孟之道因此而诞生,儒家思想让王权变得更有秩序,更有利于保障百姓的权利,维持社会稳定。这是孔子和孟子的最大贡献。” “但,这也是他们的局限。” 和尚看着自己,眼中偷着深邃之色。 “儒家,从一开始就是暴政的对立面。” “它片面的强调仁义道德,不关注严刑峻法和军事效率。” “因为它所产生的时代,一点也不缺少严刑峻法和战争。” “这不是孔子、孟子想法幼稚,忽视了人性之恶,而是他们的关注点不在这上面。” “本来就处于人性之恶了,还用说人性之恶吗?” “但儒家唯我独尊后,这个思想的局限性就显而易见了。” “宋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