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汉。 “历代皇帝建立的情报网算出了大力了。” 刘邦看着天幕上的形势图,对一旁的吕雉说道: “根据情报,准确判断出鞑靼在当年会有南侵,而且声势浩大,目标为鞑靼最喜欢入侵的大同。” “甚至可能判断出鞑靼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劫掠,而是新王为了立威而率大军迫使明朝同意互市。” “只这一点就超越多数皇帝了。” 吕雉看着天幕,挑了挑眉头。 “难道不是凑巧吗?” 刘邦贴近吕雉,捏着她的耳垂调笑两声: “凑巧的只出居庸关?” “凑巧的直奔大同?” “凑巧的在鞑靼奔袭大同之前命户部送百万白银到前线?” “若真都是这么凑巧!” 刘邦看着被拍开的手,不以为然的捋须笑道: “那也是他天命所归!” 都是虎父无犬子,可乃公就生了个犬子。 刘邦脸上笑着,心中却连连叹息。 人家那孩子怎么就那么大的胆量? 而自家那个…… …… 大明。 “整场战争安排的明明白白。” 朱元璋下意识的分析着战场。 先围绕情报优势进行周密的战前布置。 无论是兵力还是军需,都有非常充足的准备,所以才能负担起数万大军为期三月的战争。 能亲自率近侍上阵,可见其马上功夫和临阵指挥能力也相当不错。 这与在豹房中整日与女人厮混淫乱的说辞对不上。 “他儿子谁啊?” 老朱纳闷了。 朱见深都没那么往死里黑朱祁镇。 他儿子怎么比朱见深都狠啊? 给你爹编的实录就胡编吗? …… 【公元1518年,正德十三年六月。】 【宁夏示警,朱厚照再次商议北征,自称“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朱寿”,以江彬为威武副将军,令内阁草敕。】 …… {大将军不够,还得太师。太师也不够,还得镇国。} {这一手玩得妙啊,指着满朝文武鼻子骂啊。} {他这不是光干文官,勋贵也干啊。} {就正德朝还有个屁的勋贵啊……} …… 【大学士杨廷和、梁储、蒋冕、毛纪上疏力谏,朱厚照不听。】 【杨廷和因而称病不出。】 【朱厚照前往左顺门,命梁储当面草制,并以剑威逼,梁储免冠伏地泣谏。】 【最终,朱厚照掷剑而去,自称大将军,不再强求草制,江彬也不称副将军。】 【此外,朱厚照命礼部廷议设立储君、居守京城。】 【梁储、兵部尚书王琼等人坚决反对,因而此事终止。】 …… 大唐。 李世民停住笔,看了看桌子上的画作,满意的点了点头。 至于天上那小皇帝走的一步臭棋…… “不走点臭棋还能是朱家天子?” 太正常了。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默默的擦了颗桃吃。 “你说这小子是真傻还是装傻?” 李泌沉吟着: “可能是压抑久了,一时放飞天性了吧。” 李隆基啃着桃不作声。 皇帝甩掉京军,以边军亲征打赢鞑靼。 这是一个什么政治信号? 文官那边不提,武官这边会没有想法? 他们会不会考虑边军是不是要压在自己头上? 此时有功赏功就可以了,这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偏偏给自己加上个什么大将军的名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