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老朱板着脸一言不发。 脸上不显,但心里的诧异是真的属实不小。 他发现这个小王八蛋的手腕比他想象的还要强! 就目前的大明历代皇帝里,他还没发现手腕比他灵活的。 才十五岁,他就已经在向着完全掌控朝堂势力的目标前进了。 虽然还很年轻,但却本能地将权力理解为。如何运用个人资源,凌驾于那些比他年长且阅历丰富的男人之上并为所欲为。 老朱的嘴角有点难压,但他还是努力的给压下去了! 马皇后眼睛轻瞥,轻声道: “想笑就笑吧。” “这有什么好忍的。” 老朱依然板着脸,一言不发。 奶奶的…… 前面叫的太欢,现在不能太展露情绪! 咱也是要面子的! …… 【十一月,围绕安陆兴献帝陵寝祭祀礼仪,双方再起争执。】 【杨廷和等人认为太庙用八佾,兴献帝祭礼应该减少,“正统本生,义宜有间”,但这一提议被朱厚熜拒绝。】 【因此,虽然兴献帝尚未被称为皇帝,但在祭祀规格上,已经与历代诸帝一致。】 【随后,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与张璁趁机进言大礼,并进献席书、方献夫所作的《议草》】 【上书皇帝,表示现有称谓并不适宜,应该重新议礼。】 【其中,桂萼全面批判了杨廷和的主张,从孝道出发,指出孝宗有子,不应过继他人之子,故而朱厚熜不应继孝宗之嗣。】 【武宗遗诏传位于皇帝,不应隔开武宗而直接追溯孝宗,故而皇帝应继武宗之统。】 【因此,皇帝应改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帝为皇考,在宫中为兴献帝立庙祭祀。】 【朱厚熜接到这封奏疏之后,命群臣再次廷议。】 …… 大汉·宣帝时期 “这是反应过来了?” 刘病已饶有趣味的看着天幕。 前面的“本生”一词就是一个圈套。 这个词就是暗示了并非“本生”的继父的存在。 既然在父亲的尊号上输了一筹,那能否在皇宫内为父亲建庙则上升为争论的首要问题。 只因表象为家庭小宗与皇室大宗的礼仪之争。 实质上,是皇帝上位后君权与内阁之权的第二次试探与颉颃。 “可惜了。” 许平君看着皇帝,好奇问道: “可惜什么?” 刘病已摇头道: “一群最顶尖的人,在这种私事还是公事的问题上牵扯着精力。” “明明天下万民才是最重要的。” …… 【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正月。】 【杨廷和向朱厚熜提出辞职,同时命令他的党羽们上书朱厚熜挽留他。】 【杨廷和当初赢了一局,所以这把他故伎重施,再提辞职。】 【但朱厚熜早有准备,反应极为凌厉。】 【杨廷和的辞职信才上,朱厚熜看都不看立即批准!】 【当那些大臣们挽留杨廷和的信件送来时,批准杨廷和辞职的诏书已公布于众。】 【杨廷和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辞职”了。】 【而杨廷和的离去,也使大礼议之争重新掀起波澜。】 【但这时候的朱厚熜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边围绕着一大批拥趸。】 【虽然这些人都是一些中下级官员,在官场的地位无法与杨廷和等人相抗衡,但他们手中握着一张最大的牌。】 【那就是朱厚熜。】 …… 大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眼睛一亮! 他有点起别的心思了。 这个朱厚熜又何尝不是一个“好圣孙”呢? 但他又有点舍不得朱厚照…… 但朱佑樘又实在是扶不起来。 “难办啊……”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无事后面那几句话。 自顾自的微笑呢喃着: “历代先帝啊……” “皇帝是这么做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