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因为应州大捷导致的蒙古陷入内乱,使得明朝边镇压力骤减。】 【在此基础上明朝营造出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严嵩对朱厚熜的心态和认知的把握非常精准。】 【在藩王出身的朱厚熜眼中,鞑靼不过就是一伙流寇而已。】 【同时作为首辅,严嵩又深知以明朝当时的情况根本无力组织大规模反击。】 【所以,在朱厚熜能够正视蒙古问题之前,只能进行遮遮掩掩。】 【而经过庚戌之变后,朱厚熜的处事风格也大有改观,遇事沉稳不少,制定政策时也更加求真务实一些。】 【像是朝十二团营为三大营,从边镇挑选精锐轮流戍卫京师,京营到边地轮训。】 【终于开始注意边防问题了。】 …… 大宋·哲宗时期 嫉妒使赵煦面目全非! 合着即位二十多年,整顿边镇、改革军制、伺机反击,哪怕是简单的备边,你都没有进一步或深入的考量和打算啊! 只要将蒙军赶走,偶有斩获即可是吧?! “燕云之地是让你这么用的吗!” 暴殄天物! 赵煦觉得自己快要气炸了。 这就像你梦寐以求的东西让别人唾手可得了。 然后他还不珍惜! …… 【嘉靖二十九年(1551)三月明朝同意与俺答开通马市,四月,马市落成。】 【次年三月,因马市开放后,俺答经常以弱马索取高价,导致交易无法维持。同时,鞑靼以犯边为手段,要求扩大互市规模,被朱厚熜拒绝。结果,双方再次开战。】 【朱厚熜取消马市,并强调再开马市者论死。】 …… {明朝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自今天起,破了。} {对比只能说,他是活该。是真活该。} {虽然史家多关注于“复套”之议中朱厚熜的反复以及庚戌之变中严嵩的消极防御和推脱塞责之举,但是朱厚熜的态度才是原因根本。} {于谦、王越、曾铣,大明皇帝的偶像是宋朝皇帝吧?} …… 大宋。赵匡胤不满的拍桌道: “怎么说话呢?” “我北宋可没枉杀什么大将啊!” “狄青那是郁郁而终,可不是被杀!” “被冤杀的那是岳飞!” “那是南宋!” …… 大元。 忽必烈看着手中的密报,嘴角带笑。 “砰!” 将奏报往桌子上一扔,笑呵呵道: “可算了吧,死在宋朝皇帝手里的文官大将都不过一手之数。” “其中南宋占了三分之二。” “而大明呢?” “不算朱元璋,也早有双手之数了。” “更别提于谦、王越,现如今又有一个曾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