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封建时代的改革,无非就是清丈土地和官僚任免制度两项最重要,也是触碰集团利益最深的,能完成其中一个都是了不起,推动两项屈指可数,张居正雍正商鞅都可以说是古代改革之完人。} {从庶吉士到内阁首辅,他不知打碎了多少个自己,才成就了今日的自己。} {王安石遇上宋神宗,张居正遇上明神宗,这是巧合,也是造化。} …… 大明·弘治时期 “这比喻,绝了!” 朱佑樘撇了撇嘴,看着那被比对的二人。 商鞅、王安石。 哪个有好下场…… 好像王安石的下场还不错。 “但张居正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啊。” 目前看来,张居正和王安石不同,宋神宗对王安石的信任是有条件的,也多有牵制。 而王安石对宋神宗的态度,也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杓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就是不知道这“君臣相得”能维持到什么时候。 …… 大清·雍正时期 “如果改革变法是一汪池水,那王安石这汪池水似乎更纯粹一些。” 雍正背负双手,目不转睛。 “王安石在财政、金融与改革理念等方方面面都要超前于那个时代。” “他也的确做到了在大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制度变法。” “而张居正这汪池水,则似乎更混浊一些。” 弘历咬着浑浊二字,抬眼低声道: “汗阿玛可是指手段不同?” 雍正顿了一下,看了他一眼。 微微颔首道: “张居正从政以来并不像王安石那样,辗转于地方任职,有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 “他进士出身,授庶吉士,从翰林院到各部衙门,进入内阁。“ “一路走到顶点,更多凭借的是申、韩那一套的权谋智术。” “正因如此,张居正所追求的目标也多建立在谋略和手段之上。” “最后,也不过是从祖制到祖制罢了。” 雍正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商鞅变法……是集天时地利人和。” “以后,恐怕也不会再有了。”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手里不断盘转着玉珠。 神色古井无波。 一旁的永琰与和珅大气都不敢出。 皇帝看了一眼身边二人,心中叹了口气。 永琰…… 汗阿玛把天下读书人都得罪光了,纳粮的事只能剑走偏锋。 毕竟朕都废了当差了,你们还好意思让我废纳粮吗? 但是就像朕自己有自己的主意一样。 永琰会不会也有自己的主意? 至于和珅…… 乾隆垂下眼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