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禅摸不透这个人。 “能如此信任熊廷弼,说明他是有识人之能的。” “怎么不早用呢?” 诸葛亮回想着大明立国之初的文官地位,和这一路的君臣较量。 长叹一声: “因为他不想啊……” 刘禅听不懂,他认真看着诸葛亮,郑重道: “相父教我。” 诸葛亮沉吟片刻,意简言赅道: “万历不是一个懒惰的皇帝,而是一个蓄意罢工的皇帝。” “此时的明朝大臣早不是明太祖、明成祖时期那样谨小慎微了。” “当他们意见一致的时候,皇帝可以丢到一边,大家这个时候最不喜欢皇帝出来干预任何事。” “否则,他就是暴君。” “但当大臣们有意见分歧的时候,皇帝就被拿来做最后的裁决人。” “这个时候,他们最希望皇帝出来为自己撑腰。” “否则,就会被骂为懒惰的昏君。” “万历是个聪明的人。” “也是讨厌被束缚的人。” 诸葛亮看清了这个皇帝的本质。 “他其实就是个没长大、还被宠坏的孩子。” “偏偏这个孩子拥有着天下最大的权力。” “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就不干。” “不想被束缚、不想承担责任。” “所以他逆反一切他不喜欢的事情。” “哪怕那件事情是对的。” …… 【为了补救大明危局,万历皇帝最后也提出了一些措施,如简拔阁臣,查补官缺,废弃矿税,节省内廷开支,发内库帑金,以充辽东军资……】 【这些几乎与先前大臣们要求他做的事情一模一样。】 【可见,万历皇帝本身也知道这些措施很重要,只不过,朝臣势力与皇权早已势同水火,他不愿意向臣子们示弱。】 【帝制时代,皇帝大权独揽,一旦病倒,政府的运作便失灵。】 【对于万历这个不肯大权旁落、事事独断的人而言,尤其如此。】 【故所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 大明。 朱元璋现在只感受到四个字。 身!心!俱!疲! 他第一次感觉到整个人居然能从内到外都疲惫不堪! “原来这就是唐太宗看到唐玄宗时的感受吗……” 老朱整个瘫在椅子上。 脑袋枕在靠背上,嘴里喃喃自语着。 “不……前面还有一个朱祁镇……” “是宋太祖看到徽钦高三帝时的感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