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备黑着一张脸,不愿理会他。 曹操则丝毫不愿意放过他,嘴上一直叭叭个不停。 以前,云长寻你,孤无可奈何! 现在! 孤要挟玄德以令云长! …… 【十月,李自成攻克南阳并屠城。】 【闰十一月,进攻汝宁,保定总督杨文岳手上无兵,坚持一昼夜,城破被俘。】 【李自成喜欢有骨气的人,好奇道:“先生是朝廷重臣,自当保守气节,只不过时势若此,意欲何为呢?”】 【杨文岳道:“我只恨无兵杀你,今日死了,还说什么呢!”不日,杨文岳被处以炮决。】 【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李自成围攻承天府,知府开门归降,义军烧了嘉靖帝父母的显陵。】 【随后进逼汉阳,左良玉撤至芜湖。】 【五月,李自成派军攻打郧阳,被孙传庭派军救援击退。】 【六月,孙传庭升为兵部尚书,总制应、凤、江、皖、豫、楚、川、黔剿寇军务,继续总制三边,铸督师七省之印。】 …… 天幕上。 潼关。 千年斑驳的雄关之外,再次迎来催人的风沙。 残阳之下。 『李』字旗伴随着硝烟随风飘扬。 绛红色的锦袍将军看着对面的大旗,回忆往昔。 他再次微夹马腹,战马抬蹄。 一人一马,向着对面旗下的兵营最后冲杀过去。 …… 【七省督师,全国两京十三省,孙传庭管了近一半,这足见此时除了他已经再无可用之人。】 【孙传庭所背负的,不是半个国家,而是整个时代。】 【他自知前路艰辛,打算背水一战,花了当地大量人力物力,制造一种可以携带火器的战车,名曰“火车”。】 【为了凑集军饷,孙传庭要求陕西的富户捐钱,恰逢灾荒,富户们怨声载道,纷纷认为孙传庭拥兵自重,无时无刻不想把孙传庭赶出去。】 【他们不光这么想,还付出了行动,不停上疏朝廷,说孙传庭“玩寇糜饷”。】 【面对朝廷的不断催促,孙传庭顿足叹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 【他知道这次肯定是有去无回了,带领一支还没训练好的队伍打李自成纯粹是找死,但是他怎么能再次忍受狱吏的羞辱呢?】 【果不其然,九月,这支明军被李自成全歼,孙传庭冲入敌阵战死。】 …… {崇祯九年时,孙传庭靠着天时地利击败了高迎祥。} {崇祯十一年时,孙传庭在潼关将李自成打到只剩十八骑。} {他万万也想不到,仅仅过了五年,他就在潼关被李自成以天时地利击败。} {上天给予他的,最终又以同样的方式收了回去。} {自此,明朝最后一个能担重任的将领,带着明朝最后的精锐,在中原大地化为尘埃。} {孙传庭本进士出身,却能文能武、勇略超群,以一腔热血弃笔从戎,投身军旅。} {可惜,时代证明了,倒下一个闯王,还会有另一个站起来。} {传廷死,明亡矣。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 {因为孙传庭可以战胜高迎祥,也可以战胜李自成,但他战胜不了时代。} …… 大汉·武帝时期 “他为什么赴死呢?” 小刘据不太明白,这世界有什么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 刘彻则目光复杂。 “原因很简单,打了败仗,按崇祯皇帝的脾气以及之前对将领的态度,肯定是斩首。” “与其像袁崇焕那样屈死,不如马革裹尸……为国尽忠……” 小刘据依然不懂。 “为国尽忠……那秦末呢?” 刘彻沉默不语。 此时此刻,他不得不承认,赵匡胤的养士百年之策确实厉害。 哪怕君视臣如仇寇,臣依然以德报怨…… “清净中正之道以失去。” “偏乱之事不可尽述也。” 小刘据觉得阿父今天怪怪的。 刘彻则再次沉默片刻。 他下了软榻,在卫子夫与小刘据奇怪的眼神趴在榻下,从下面掏出一个木盒。 刘彻盯着木盒良久,然后缓缓打开。 “据儿,过来。” 小刘据跳下床蹲在刘彻身边。 刘彻指着木盒里的东西,道: “这是文帝当年写的《老子》注释,朕今日传给你。” 卫子夫人都懵了。 这东西……你就一直放在榻下!? 放屁股底下! 你也不怕哪天被人偷咯!? ……也对,他榻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还有……文帝的经文注释…… 天下谁人不知文帝善用黄老之道! 卫子夫在努力维持面上的淡然,但藏在袖子里的双手却不停颤抖着。 刘彻看着盒子里的竹简,脸上浮现一丝怅然。 自己看不上黄老,最后却发现…… 黄老之道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皇帝不折腾,就是对天下最大的功德了。 刘彻摸着竹简,叹气道: “飞龙驾着云,腾蛇乘着雾,一个比一个厉害,可要是云收雾散了。” “那龙蛇和蚯蚓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 【因为找不到孙传庭的尸体,崇祯怀疑他逃跑,不给抚恤。】 【四年前,卢象升的结局也映在了孙传庭身上。】 【而明朝在中原最后一支能打仗的军队,就这样被消灭了。】 【李自成率军越过黄河攻打山西,除了在代州、宁武关遭到周遇吉的顽强抵抗之外,其他各地明军纷纷投降,九边中的大同、宣府的边军也投降了,通向北京的道路畅通无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