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刑部的主要职责就是断狱,但这十七位尚书大多数的罪名就是“坐议狱”。意思就是因皇帝对刑部议狱的结果有意见,然后将其革职,罪名是议狱。} {见了鬼了,刑部尚书不“议狱”那要干吗?他做他被交付的工作,然而只要他做出来的决断和皇帝想法不一样,皇帝就追究他的责任?} {怎么?不行啊?懂不懂什么叫集权顶峰的皇帝啊!} {就这位,那态度完全不可测,你这样判会惹怒他,但并不表示你反过来判他就会同意。} {因为他运用权力的主要方式,就是表现他的不同意。} {他高于任何人的判断,并且对于他认定的错误,无限上纲施加不相称的严厉惩罚。} {他不只挑剔、苛刻,还看所有的人都不顺眼……} {真服了他了……} {所谓“乱世用重典”,崇祯年间社会是开始乱了,但官僚体系并不乱,而皇帝动用重刑处罚的,不是流寇,不是女真,那些他根本抓不到处理不了,他罚的甚至杀的,是自己的大臣。} {如果说他的朝中真的有很多桀骜不驯的大臣,必须严格规范不然就会滥权乱政,那还的确需要用这种方式恐吓约束他们。} {然而崇祯面对的,就是已经在绝对皇权下被深度洗脑的一群人。} {也正因为他们已经被深度洗脑,崇祯才能要换就换、要杀就杀,换得那么频繁,杀那么多高官。} …… 大汉·宣帝时期 “崇祯一朝的十七年,他一直在自相矛盾中徘徊。” “可怕的不是懒政,而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勤政,还坚定认为自己勤政的方向就是对的。” 刘病已也第一次见这么别扭的人。 时而看起来意志决绝,时而看起来又犹豫踌躇。 时而看起来信心满怀,时而看起来又如影随行。 宽容与猜忌、热情与阴冷、高傲与自卑、自信与虚伪、理性与偏执、谨慎与冲动同时在这个皇帝身上体现。 “既折磨自身,又折磨大明。” 刘病已是真不知道这皇帝究竟图什么。 不只是没有国家治理上的道理,甚至从巩固统治的角度看,也没有任何意义。 崇祯不曾有过任何统治权力的危机,也不曾有任何因素威胁到皇帝的绝对权力地位。 所以他的行为,只能从个人状态上去解释。 那他眼中坚持的,就是绝对的是与非,而自己必须、必然是在对的那一边。 不容任何人否定、反抗。 …… 【后世影响:大明这个帝国所背的包袱太沉重了,就这一点上绝不是崇祯一个人的责任。】 【因为所有僵化的政策在大明王朝建立初期就已经确定了。】 【推而广之,它在“靖康之变”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 【继续推而广之,它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 【崇祯并不明白这一点。】 【矫枉不能过正,但不过正又不足以矫枉,然矫枉过正后,在日后的岁月中还要继续不停矫枉。】 【在大明王朝御宇的两百七十六年里。】 【不和亲、不赔款、不议和、不割地、不纳贡。】 【最后以崇祯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赢得一个刚硬的形象。】 【评价S级·得五分】 …… 大唐·玄宗时期 “哎呀!你干嘛!” 李隆基烦死了! 说大明就说大明! 又扯朕做甚?! 什么东西都能扔朕头上啊! 李泌则完全同意! 要不是这位拉了坨大的,也不会有五代十国,那也不会以文抑武,后面的事也不会这么束手束脚。 所以,一切都是玄宗的错!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里的风云变色。 起身紧了紧护腕。 “终于轮到咱了!” 马皇后整理了一下老朱身上的铁甲。 有几分担忧道: “你确定时间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即大声道: “老四!” 穿着一身小号铁甲的小朱棣从一旁蹦出来! 他扶了扶有点大的头盔。 “在呢!” 朱元璋斜睨着他道: “交代你的,记住了?” 小朱棣点点头,晃了晃手里的东西。 那是一根擀面杖。 朱元璋点点头,一把抓住小朱棣。 “那就先试试吧。” “走!”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