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也是明朝灭亡重要原因之一了。” …… 【西南战乱结束,顺治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在东南的郑成功。】 【因为郑成功坚决不接受清朝的招抚,要抗清到底,顺治对他进行的招抚活动都没有起到效果。】 【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郑成功从舟山出发,经过崇明岛,进入长江,冲破清军的封江铁链,一举打下瓜州,随即攻破镇江,在七月一日占领江浦,兵临南京城下。】 【清朝的芜湖官吏,不等到郑军去,便送来降书。】 【郑成功派张煌言去芜湖,守住这个位于南京之西的沿江重镇。他自己则留在南京城外,攻城。】 …… 天幕上。 南京城外。 十余万铁甲铁面罩的铁人围困城墙。 但又独留一条道路。 画面一转。 一身黑绒对襟箭衣,红色的厚绒黑抱肚。 腰系犀角玉带,足蹬皮靴、臂缠皮腕,身后红披风猎猎飘扬。 头上束着小小金冠,横插一枚镶金绿玉钗。 威风凛凛的男子看着书中文书,对眼前跪地叩首的清兵笑道: “我不是嗜杀之人。” “清军此举无道,合该受我大明教化。” “回去告诉郎总督,本王不难为他。” “静待一月而已,本王允了。” …… 【当时清朝守卫南京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 【面对郑成功的围城,他派人向郑成功说:“我一定投降,但是须先假装守城。按照清朝的军法,如果我守满三十天,留在北京的家眷就可以免掉连带治罪。请给我三十天的限期。”】 【郑成功直接允准了郎廷佐三十天的限期,不仅暂不攻城,而且没有把南京好好包围起来。】 【于是,郎廷佐调来的救兵,公然接进了城。】 …… 大秦。 嬴政挑了挑眉头。 “乐毅不破莒城、即墨,遂丧洪业。” “恐怕与此不相上下了。” 众人面带正色点了点头。 刘邦严肃的凑向萧何。 “什么意思?” 萧何眼皮子一跳。 什么意思你不知道你装个球的严肃! 刘邦看懂了,刘邦不乐意了! “什么意思?我家里什么条件你不知道是吧?” 萧何无言以对,只能有气无力的低声道: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燕国上将军乐毅联合赵、楚、韩、魏,合五国之兵攻打齐国。” “齐军全线崩溃,最后只剩下莒城、即墨未克。” “乐毅如果乘胜进击,攻克这两座城池完全是可能的,但他没有这样做。” 刘邦点了点头。 “他为什么不这么做?” 萧何瞪了他一眼! “我如何知道?!” 刘邦啧了一声。 “你怎么什么也不知道?” 萧何气笑了,刘邦则又晃到蒙恬那一边。 “不问你了。” …… 【郑成功与他的军队,就在城外静候三十日的限期期满。】 【七月二十一日夜晚,清军拆坏神策门旁的城墙,由城墙的洞里突然出来,冲到郑军在白土山的营垒,将郑军先锋活捉。】 【第二天黎明,在郑军尚在烧锅造饭之时,清军分成几路,开了城门出来,把郑军压迫到长江边。郑军全部溃败,被杀死几万,来不及上船,死在水里的更多。】 【郑军一众大将一齐阵亡。】 【郑成功率领残余部队,一口气撤回厦门。】 【那时候,张煌言还守住芜湖,并且已经收复了徽州、宁国、太平、池州四府。 【广德、和州、无为三州。】 【当涂、繁昌、宣城等二十三个县。】 【郑军既退,张煌言孤立无援,被清军击败,只身逃至安庆,由安庆逃至江西,由江西逃回浙江天台,招集旧部,取了林门岛与桃渚岛,以等候郑成功的消息。】 【顺治十七年,清朝的福建总督李率泰与将军达素,在五月间大举向厦门猛扑,想把郑成功彻底解决,结果被郑成功杀败,清军死了十分之六七,达素自杀。】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郑成功留下十八岁的儿子郑经守住金、厦两岛,自己带兵去取台湾。】 【这时候,荷兰的“东印度联合公司”已经偷占台湾三十八年之久,在台南筑了坚固的“塞兰狄阿”(安平城)与赤嵌堡。】 【郑成功前来攻打,打到年底,荷兰的守军投降。】 【郑成功准他们在司令揆一的统率之下,登船回国。】 【郑成功认为台湾沃野千里,可以建设成根据地,积极从事于设立中央机构,开垦农田,兴办学校,和菲律宾及英国均建立了贸易关系。】 【他常常站在高山之上,用望远镜向西眺望。】 【等到次年永历被害的噩耗在五月初传来之时,他便在初八日这一天,于眺望大陆之后,坐在椅子上一边饮酒,一边诵读明太祖的遗训,长叹一声:“我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说完便与世长辞。】 【而在郑成功撤离了福建沿海,一举收复了台湾。】 【全国上下的大规模反清活动也慢慢平息。】 【天下再次一统。】 【评级S级·得五分】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