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汤若望的话确实打七寸上了,康熙也确实活的长。} {其实认为康熙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天花也不全对,他也有个人素质方面的优势。} {在康熙五岁的时候,曾经和福全、常宁一起去向父皇问安。顺治心血来潮问这些小孩们将来有什么志向。} {常宁那时才三岁,连志向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自然无法回答,福全回答说:“愿意做一个贤王。”康熙回答说:“我长大后一定要效法父皇,为国家竭忠尽力。”} {康熙明显比其他孩子机警聪敏,孝庄选定他应该说是有眼光的。} {这段大概率是后加的。} …… 大汉·惠帝时期 “那确实。” 刘盈扯了扯腰带,拿起桌上的烤肉大口吃着。 “有什么都不如有个好身体!” “一切雄心壮志都要依靠体魄!” 吕雉额头上暴起青筋,看着他咬牙切齿道: “体魄……是锻炼出来的!” “不是让你这么胡吃海塞的!” “看看你!你现在站起来能看到自己脚吗!” 刘盈拿肉的手顿了顿,随即又继续咬着。 “阿母!吃完这顿儿子就去锻炼!” 吕雉深吸一口气。 “你最好是……” 真是绝望啊…… 老子那副鬼模样,如今儿子也有几分像他老子! 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算了! …… 天幕上。 脸上带着麻子的小皇帝坐在龙椅上。 身后依然是孝庄太后。 而身前,则是四位威势赫赫的辅政大臣。 ……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顺治皇帝死于养心殿。】 【正月初九,玄烨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亲自主持下,宣读遗诏,继承皇位,年号康熙。】 【四位辅政大臣也临危受命,在顺治帝灵前发誓:不与诸王私下往来,不结党羽,不受贿赂,尽力辅佐幼主忠君报国。】 …… 大汉·昭帝时期 刘弗陵看着四位“辅政大臣”不动声色。 四人辅政大臣身份的确立,也就标志着清朝一种新的体制的形成。 这种体制要求四位大臣遇到国家事务时,要先协商共议,然后再一同奏明太皇太后和皇帝。 待太皇太后和皇帝同意、认可之后,四位大臣才能按照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口谕或者拟旨来颁布执行。 这种新的制度确实可以避免多尔衮那种把持大权的现象,能将权力掌握在皇太后或者皇帝手中。 但是,辅佐体制的缺陷和弊端也很清晰。 成为辅佐大臣的人都位高权重,他们可以直接进入皇宫大内,甚至能代替小皇帝批阅奏折。 一旦四个人权力均衡的局面不能维持,一方占优,那么,很容易造成皇帝权力架空,辅政达成独断专行的情况。 刘弗陵点手指,轻笑一声。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可不是每个权臣都是大将军与诸葛丞相。 更多的是曹丞相与司马老贼。 “四个人,恐怕都难以善终啊。” …… 【这四个人并不能和衷共济,共谋国是。】 【最先是索尼与苏克萨哈意见不合,其后,鳌拜与苏克萨哈也闹了纠纷。】 【当年多尔衮占了北京、吞了北直隶(河北省)之时,曾准许旗人圈汉人的房子与田地作为己有,而命令受害的汉人自己另找房子与田地作为补偿。】 【多尔衮所领的正白旗,由于是“天之骄子”,就占了蓟州与遵化府、迁安府各县,土地较肥。】 【镶黄旗虽则地位在正白旗之上,却被多尔衮限定在雄县、大城、新安、河间、任丘、肃宁、容城等县,土地较差。】 【鳌拜要翻旧案,叫正白旗与镶黄旗互换土地。苏克萨哈反对,说两旗的人均已住久了,搬动起来不方便。】 【鳌拜不管苏克萨哈反对不反对,命令大学士兼户部管部大臣苏纳海,会同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去主持换地的事。】 【三个人试了一下,觉得行不通,要求把换地的事停办。】 【康熙五年(1666)十二月,鳌拜用康熙的名义,下一道圣旨,说苏纳海等三人“藐视上命”,一齐处斩。】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故,鳌拜和苏克萨哈之间的争斗白热化】 【康熙七年七月,康熙亲政,苏克萨哈自知斗不过鳌拜,上疏请求引退,疏中有这么两句话: “乞守先帝陵寝,庶得保全余生。”】 【康熙这时才十五岁,看不懂这两句话,要问苏克萨哈:何以必须守先帝陵寝,才能保全余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