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这道谕旨其实只是开了一个小头,接下来,乾隆和雍正对着干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雍正时期有一件很受诟病的事,“好祥瑞”。】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在位期间,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祥瑞品种差不多都出齐了,什么嘉禾、瑞茧、蓍草、灵芝、麒麟、凤鸟、黄河清,卿云现,一样接一样出现在官员的奏折里,雍正皇帝说,出现这些现象,证明老天爷对自己的统治很满意。】 【乾隆继位七天后宣布:“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 …… 大宋·真宗时期 在这方面,赵恒能理解雍正。 不为其他,就为证明自己! 而且……搞祥瑞是很劳民的。 乾隆这点做的有道理。 …… 大清·乾隆时期 屁股还没坐稳,乾隆就看到这一幕。 说来他都脑瓜子疼。 不知道他阿玛在想什么。 总喜欢跟人证明什么? 您是天子啊! 是,祥瑞当然是对篡位传闻的一种变相的回应,毕竟如果是篡位的,上天能支持我吗? 可是天下人又不都是傻子,搞这一套太小儿科,太可笑! 反而会让人觉得暴露了心虚本质。 “跟他们证明不着。” …… 【当然,赶道士,禁祥瑞,这些还都是小举动。更大的举措,还在后边。】 【雍正十三年十月八日,乾隆发出了一道谕旨,震动天下。】 【“允禩、允禟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其子孙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弃宗牒之外,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处理之处,着诸王满汉文武大臣各抒已见,确议具奏。”】 【因为八王爷允禩曾积极争夺储位。九王爷允禟是允禩最得力的助手。】 【雍正登基后,这两个人处处和雍正对着干,所以后来雍正给他们改名叫“阿其那”和“塞思黑”,意思猪和狗,把他们关起来秘密处死,这样还不解恨,后来又干脆把他们的子孙后代开除宗籍,不承认他们是皇族。】 【乾隆这道谕旨的意思就是说,允禩等人,虽有罪但已死,他们的子孙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血。如果开除于宗籍之外,与普通百姓一样,实在不妥。】 【而当初之所以这么处理是因为办理这件事的大臣们使坏,不是我爹本意。】 【现在,就这件事到底如何处理为,请大家拿出一个方案给我。】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第一个反应是雍正不够狠。 第二个反应是雍正太狠了。 不够狠,不斩尽杀绝。 太狠了,继位是正常继位,只诛首恶就够了。 “确实有些感情用事。” 说完雍正,李治坐直身体正视乾隆。 “这个人……” 怎么说呢,跟他见过的一切皇帝都不一样。 或者说……其手段光明正大的不像三国以后的皇帝。 反而有几分汉家天子模样。 “拉拢满人贵族。” 长孙无忌一句点透。 李治下意识的点点头。 这才是乾隆真正的目的,自己即位年轻,满朝老臣。 他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稳住被他爹伤透心的满人贵族。 毕竟,皇权稳固的基础是皇家。 一方面解除恩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以后有利于统治、赢得同族之心,顺便给自己留个好的名声。 “好聪明的手段。” …… 【不久后,乾隆又进行了第三项大的政策调整,这就是废除了雍正的“奏开垦”政策。】 【奏开垦,是雍正鼓励各省百姓开荒种地,增加粮食产量。】 【他规定,以各地开荒亩数做为衡量地方官的政绩指标,就是说,哪个省开垦的荒地多,就升哪个省的官。】 【有王安石与张居正的前例,结果可想而知。】 【为了拼政绩,各地官员纷纷虚报开荒数字,本来只开了一千亩,他们报上去一万亩。】 【结果他们升官发财拍拍屁股走人了,但留下的乱摊子却要百姓负担。】 【新开出土地,就要纳税。】 【本来有一千亩,却要纳一万亩的税,百姓受得了吗。】 【乾隆当皇子的时候就听到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所以他即位后马上下诏,“凡造报开垦亩数,务必详加查核,不得丝毫假饰。”】 【就是说,对以前捏报的数字,你给我一一核实,把水份挤掉,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 季汉。 刘备现在是一脸疑惑和迷茫啊。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他心里就一个想法。 这种孩子怎么教出来的? “贵族、百姓,全都笼络了一遍。” “就差汉人士绅了。” 虽然做法很打他父亲的脸,但全都是利于集权之举。 “天才啊……” 当皇帝的天才。 有的人一上手你就知道适不适合干这行。 不可否认雍正的眼界又远又高。 但问题是他太急了,当然,也有年龄问题。 而急就会出错。 雍正的种种政策都好、都对,但也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遍。 这个时候新皇帝怎么做? 傻的就是继续推动政策,继续搞对立。 平常的就是先按兵不动,观察一下情况,但时间越久对皇帝越不利。 聪明的就像乾隆这样。 先孝顺一波,然后立马切割、拉拢。 至于后面是不是继续做这事,先不谈。 先把态度拿出来。 简单说,就是装怂。 然后你就发现,历史上那些能把大臣玩的欲仙欲死的皇帝,都是先装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