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承乾看着沉思的阿耶,只觉得周身的气氛越来越压抑。 “唉……” 随着李世民的突然长叹,压抑的气氛随之不见。 他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无奈道: “看来,朕是出不了长安了。” “那些仗,以后就由你来打好了。” 李承乾一时没明白什么意思。 李世民也没明说,只是说完之后就走出望云亭,冲身边的宦官道: “召集百官。” “太极殿议事。”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看着众臣,正色道: “朕打算效仿明成祖,派人下西洋。” 众臣对视几眼。 欧阳修率先垂范,行礼道: “陛下欲行教化与海外,臣等莫不尽心尽力。” 一旁的武将们觑着眼看着这帮人。 这么快就找好出师之名了? “唯有一点,这劳师之举若是被北辽所知,大举来犯又该如何是好。” 赵祯犹豫了一下,试探道: “不是有百年和平吗?朕看辽国很信守承诺啊?” 文臣武将俱都沉默了。 赵祯看着众人不言,也明白自己有些幼稚了。 “唉……从长计议吧。” …… 大明。 “干他娘!” 朱元璋一拍桌子,满脸怒色。 “怎么海外诸国突然就弄什么工业时代了?!” “来个前因后果都没有!” “咱难道还能大海捞针不成!” 马皇后轻轻抚着他后背,缓声道: “你先别急,急也没用。” “目前看来还得是两条腿走路。” 朱元璋与朱标看向马皇后。 马皇后竖起两根手指。 “一是海禁,二是西域。” “海路陆路,双向出使海外。” “咱们大明对外实在一无所知,不能这样下去了。” 朱元璋与朱标对视一眼,同声道: “百年之计。” …… 【浙江巡抚下令政府所有教职人员返回老家,深入亲戚朋友家中,宣传交出违禁图书的必要性,并且把缴书的成绩作为将来升官的依据。】 【受此启发,各地官员也纷纷让下属深入穷乡僻壤、山村农户,挨家挨户搜查藏书。】 【整个大清王朝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 【理所当然的,民间也跟着陷入了恐慌。】 【家家户户都深知,藏有可能带有违禁文字的书籍随时会给自己带来杀身灭族之祸。】 【不用等到官吏前来查抄,很多人就自己在家里先找一遍,把能找到的书籍不加区分一律烧毁,以免给自己带来灾难。】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闭上眼睛,强压着怒火。 六国文化为何在咸阳宫被付之一炬后就烟消云散了? 就是因为秦始皇禁六国史书! 民间惶恐! “乾隆毁掉的,不仅是违禁思想。” 刘恒睁开双目,森然道: “而是思想文化本身。” …… 【根据历史学家的估计,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官方共销毁了大约十五万册图书。】 【而民间因为恐慌而自行销毁的图书数量则完全不可估计。】 【此外,在被销毁的书单中,还有明代大量的军事书籍。】 【因为这类书籍里边关于汉族和少数民族作战的记载实在是太多了,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文字犯忌讳的地方。】 【满洲人警惕汉人利用这些兵法和科技,清朝的时候,民间练武都只许练拳脚不准练兵器,各种兵书自然也需要加以禁绝。】 【兵法之类的东西烧了也就烧了,问题是军事书籍中间还有许多军事科技的记载,也随之消失。】 …… 大宋。 “砰!” 赵匡胤面无表情的捶翻手边石桌。 这些都只是明面上的损失,真正的损失是潜在的! 军事科技不仅是用来打仗,它也是一个国家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 历史上诸多重要的技术进步都来自军事领域! 军事科技的失传,对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同样也是巨大的损失! 这是传承! 是南北朝与五代十国都没达成的毁灭! “战争在思想文化领域延伸,以军事暴力为后盾向思想文化开刀。” 赵匡胤怒气难遏! “其根本目标就是消灭因战争所带来的合法性质疑!” “你可真是……” 赵匡胤突然灵光一现,下半句话怎么也没说出口。 因为他突然发现,除了汉朝以外。 历朝历代对前朝都是这么做的。 只是没做的像乾隆那么绝罢了。 …… 【消灭记忆的工作做得很细,连地方志也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重新编辑。】 【乾隆亲自审查过新编的地方志,确保关于入关屠杀等各种对清朝不利的记录都被删除得干干净净。】 【参加过抗清斗争或者卷入过“文字狱”的文人言行也不准出现在地方志中。】 【明朝编写的大批地方志于是失传。】 【由于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些文献,也就不知道我们今天对明朝的认识有哪些缺失。】 【就好像一个失去某些记忆的人。】 【他当然不会知道自己到底忘记了什么。】 元宵节快乐! 根据自古以来的习俗,元宵节当然是要去热闹的地方玩了! 拜托,古代这天都不宵禁的。 别在家里待着了! 快出去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