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雍正七年(1729),每年输华鸦片不超过200箱。』 『乾隆三十二年(1767)每年1000箱。』 『以嘉庆五年至二十五年(1800~1820),平均每年输入鸦片在4000箱以上。』 『道光元年至四年(1821~1824),每年平均输入7889箱。』 『道光五年至九年(1825~1829),每年平均输入12576箱。』 『道光十年至十四年(1830~1834),每年平均输入20331箱。』 『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1835~1838),每年平均输入35445箱。』 『道光十八年至十九年(1838~1839),输入达40200箱。』 右边则是一间四方形的小屋子,屋里仅有一扇窗户,两张铺着草席的矮床。 矮床上摆放一张斑驳的小木桌,木桌中间放着一只脏兮兮的托盘,托盘上放着一杆大烟枪和一盏烟灯。 一名骨瘦如柴的男子拿起烟枪,烤着烟灯。 期间接连打着哈欠。 偶尔还干呕了几次,整个人慢慢瑟缩起来。 他盯着烟枪,看着烟雾腾升。 迫不及待的将烟枪塞到嘴里。 “呼~” 云雾弥漫。 暗淡的眼神透露着精光。 …… 【雍正七年(1729),清廷首次颁布禁烟诏令,规定对贩运鸦片烟者,“枷号一月,发近边充军”;对私开鸦片烟馆者,“拟绞监候”;对失察之文武各官,“均交部严加议处”】 【但此次诏书,未涉及吸食者,也未禁止入口,海关则例在药材项下仍订有鸦片税银,因而为殖民者对华的鸦片输入留下一个大漏洞。】 【乾隆年间,又曾发布禁令,毫无效果。】 【嘉庆元年(1796)再颁禁令,停止征收鸦片税,禁止鸦片输入。以后又三令五申,严禁鸦片的输入、贩卖、种植和吸食。】 【鸦片贸易完全成为非法。】 【但英国决不放弃鸦片贸易,不能公开贩卖,就改为走私。】 【他们通过贿赂手段,将鸦片的囤储地点改在澳门,然后用船载往黄浦,不再上岸,就在船边私售。】 【而清朝的“缉私巡船”由于受到贿赂,对鸦片走私则予以包庇。】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望着天幕脸色发黑。 自己的禁烟政策依然是只禁鸦片烟,不禁鸦片进口。 看来只禁贩卖设馆,不禁吸食、进口鸦斤,不能从源头上禁绝烟毒之源,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禁烟作用。 这一点上还不如永琰…… “从今日起,严禁鸦片进口,同时禁止内地种植罂粟。” 乾隆扫了一眼群臣。 没有商量,单纯通知。 “崇文门专理税务,仅于所属口岸地方稽察,恐不能周到。” “著步军统领、五城御史于各门禁严密访查,一有缉获,即当按律处死,并将其烟物毁弃。” “至闽粤出产之地,著该督抚关差查禁,断其来源,不得得视为具文,任其偷漏。” “海船有夹带鸦片烟者,立行查拿,按律惩办。” “如委员胥吏有卖放情弊,均予重惩。” “倘透入内地货卖,一经发觉,穷究来从何处,买自何人。” “不得以买自不识姓名商船搪塞朦混。” “失察卖放之监督及委员吏役人等,一并严惩不贷。” 乾隆看了一眼,刑部官员,冷声道: “定立科条,凡商贩售卖鸦片烟者应作何治罪。” “侍卫官员等买食者应议以何等罪名。” “军民人等买食者应议以何等罪名。” “奏定后,通行颁示。” …… 【道光元年(1821),清朝重申禁令,不许在澳门、黄浦囤放和贩卖鸦片。】 【英国鸦片贩子便在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建立走私据点,在伶仃岛停泊固定的“趸船”,存放外洋运来的鸦片,并由兵船加以保护。】 【他们又勾引广州的土棍,以开设其他店铺为名,暗中包售鸦片,称为“大窑口”。】 【中国鸦片贩子到大窑口看过样品,然后交款,得到大窑口的提货单,到趸船提贷。】 【提出的鸦片专门有包办武装走私的快船运到各地,这种船名为“快蟹”或“扒龙”。】 【鸦片运到内地以后,又由该地的衙门吏胥、军官、土棍等开设“小窑口”,售卖到各城乡市镇。】 【道光十四年(1834)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垄断权,而由英国外交部直接派出驻华商务监督,指挥对华“贸易”,鸦片走私愈益猖獗起来。】 …… {此时,随着烟毒的泛滥,它所造成的社会危机也日益严重。} {道光十五年(1835),清朝吸食鸦片的人数在两百万以上,流行地区已从沿海地区扩大到内地十几省。} {而鸦片的吸食者中有贵族、官僚、地主、商人、衙役、士兵、游民、乞丐等各种人,而绝大部分是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的依附者。} {他们为吸食鸦片而消耗的大量钱财,然后转嫁到平头百姓身上,使本已十分沉重的剥削更加沉重。} {而烟毒泛滥造成大量白银外流,又引起银贵钱贱,从而直接威胁到百姓的生活。} {有些地区过去的银钱比价,是白银一两换铜钱一千文左右。} {道光十年(1830)涨到一千三百多文,道光十六年(1836)涨到一千六百多文。} {但同一时期内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变动。} {农民和手工业者仅有的少量产品零星出售,只能换回铜钱。} {而他们在缴纳各种捐税时却要折合成银两。} {这意味着,从前交钱一千文可以抵银一两,而现在却要交一千六百多文。} {白银外流愈多,百姓生活愈益恶化。} {有人考证,从1800-1839年的四十年间,因鸦片走私贸易导致的中国白银外流,总计高达六亿两。} {社会财富在毒烟缥缈中化为乌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所处的出超地位,也由于西方对华大规模的鸦片走私,转为入超,国家财政陷于困顿之局,国力为之严重削弱。} {白银外流,造成本已十分困难的财政更加困难。} {经毒雾的腐蚀,贪风更盛,吏治更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