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唐·高祖时期 李世民清楚君与臣对立。 咸丰若还活着,肃顺当然可敌天下。 但咸丰龙驭宾天,肃顺在理论上就得听命于新皇帝。 一个幼童。 而这个男孩又紧紧依偎在其生母那拉氏的怀里。 搂着唯一皇子的那拉氏与权倾朝野的肃顺,是天然对立的敌人。 那拉氏毕竟不是真正的皇后。 “八大臣这边居然没第一时间抓军权……” 李世民对这点确实很匪夷所思。 “肃顺他们还是太自负于大行皇帝遗诏这类废纸了。” “执着于跟两个孀妇斗嘴夺权。” “任何政变一是抓军队,二是抓舆论,三是慑服百官接受现状,四才是对几个孤儿寡母的。” “肃顺他们政治斗争经验真的是还就是个臣子角色。” 李建成叹声道: “也不能赖他们,这清朝到咸丰死都两百年,从来没人能军事政变成功。” “不知道军权就是君权的保证。” 李渊在身后看一眼折子,又看一眼交流“政变”心得的两个儿子。 一个“未来”成功政变。 一个“未来”摸不着头。 这两人坐一起交流这东西…… 太黑暗了。 …… 【等奕訢在北京收到不许他去热河的谕旨后,又接待了两宫皇太后派来的密使,嘱其奔赴热河商议大计。他立即上奏,请求奔丧。】 【七月二十五(8月30日)他收到了获准的谕旨,他知道,两宫皇太后开始发力了。】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1861年9月5日)奕訢到达行宫。一头扑向咸丰帝的梓宫,放声大哭。】 【祭礼刚刚结束,就传来懿旨,两宫皇太后召见恭亲王奕訢。】 【对于奕訢的到来,肃顺一开始是有警惕的。对于两宫的召见,肃顺原想阻挡,但奕訢到热河后对“赞襄政务”各位大臣的毕恭毕敬,出乎其意料。】 【他原以为奕訢会因为未列“赞襄”而大吵大闹,甚至准备了对付的言词。见到奕訢大方地邀请他陪同入见,反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他对奕訢笑道:“老六,你与两宫是叔嫂,何必让我辈陪呢?”】 【便允奕訢单独入见。】 …… 曹魏·(司马家时间线) 司马昭对天上这顾命大臣的脑子抱有深度的怀疑。 “他想什么呢?” 司马懿闭目养神,老神在在道: “看到了吧。” “这就是满招损,谦受益。”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能屈能伸为大丈夫。” 司马昭扣了扣耳朵,吹了口气,继续道: “我其实只想知道。” “这帮子什么顾命大臣,就没一个想着去争兵权的吗?” “他们把留在京师的官员当死人啊?” “一王爷和一帮官员留在一起。” “用屁股想也知道这帮人会勾搭一起了。” 司马懿依然闭着眼睛道: “明清跟汉唐还是不一样的。” 司马昭等了半天下文,然后就听见一声呼噜声响起。 司马昭:…… “我就多余有期盼。” …… 【奕訢与两宫皇太后的会面,达两个多小时之久。当时极为机密的商谈内容,今日已经大白。】 【其中最重要一点是,奕訢请两宫皇太后携小皇帝迅速回銮北京,至时再除“肃党”。】 …… 天幕上。 奕訢与几名大臣来到军机处所在的乾清门,扬了扬手里的一道谕旨。 “乾清门侍卫在哪儿?” 刚一声喊,从隆宗门进来一班侍卫,一起给恭王请了安,垂手肃立。 “你们听仔细了,奉旨: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 一众侍卫转身就进了军机处。 几名官员被扭着押了出来。 一名大臣高声喊道: “我们没有在御前承旨,哪里来的旨意?!” “哼!” 奕訢冷笑一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