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断日新。” 朱高炽拍了拍他的手。 “你能这么想,爹很开心。” “但关键是把这个思想传承下去。” “大明可受不起一个朱祁镇的折腾。” …… {而根据学者王家俭细致考察了清末海防经费的收支,得出的慈禧造园,包括颐和园和三海工程,耗银数据是:“共计约有11531048两,督抚集款260万两,以存银行生息,本金未动。其中由海署所直拨者计922700两,虽不及百万,但若连同三海工程时所拨之140万两,已达2322700两。至其假海军之名,以行修园之实,所用之款则远超此数。”} {按王家俭的估算,甲午年之前,同治陵墓花费了五六百万两,光绪大婚用去六七百万两,三海及颐和园工程用掉了两千余万两,慈禧六十大寿的耗银也超过了一千万两。仅这几项,即共计耗费了约四千万两白银以上。} …… 大清·乾隆时期 “丢人啊……” 大清附近的藩属国你是一个也没保住! 还有脸修园林! “人家在那进三步退两步,蚕食国土!” “你在这修园建林争权夺利!” “混账!” 乾隆气的要死! 但良好的教育让他实属骂不出什么东西。 然后…… 他开始活学活用朱由校的“粗鄙之言” 群臣静静听着。 哎呦!万岁爷还有这能耐? 啧啧,骂得真脏啊! …… 【1878年,日本设立直属天皇的参谋本部后,第二年即派陆军中佐桂太郎等十余名将校到中国收集军事情报,归国后起草了《对清作战策》,这是近代日本制定的第一份“征清”方案。】 【1886年,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陆军大佐小川又次,再次来华进行广泛调查,归国后于1887年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准备以主力攻占北京,并分兵占领长江流域各战略要地。】 【日本一旦战胜后,便将中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舟山群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长江两岸十里之地,都划归日本版图,中国的其余地方则分割成若干小国,分别受日本监护。】 【日本并准备用5年时间(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准备,抓住时机发动侵略战争。】 …… 大明·崇祯时期 “唉……” 朱由检心里现在很复杂。 他既高兴于大清的走投无路,又愤恨日本的痴心妄想。 “若是大明在……” …… 大清·太宗时期 皇太极在殿内来回踱步。 “可恨!可恨!” “好大的口气!” “当我大清是豆腐吗?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是的,还真是豆腐。 布木布泰心里叹气。 人家有谋略有规划,咱们这边呢? 她只是扫了一眼天幕上的数字就头昏脑涨。 不求你进步,你也别退步啊。 …… 【为了尽快实施对华作战计划,日本明治政府把扩充军备作为头等大事。】 【日本陆军在1870年就实行了军制改革,先采用法国军制,后又采取德国军制。】 【1872年日本天皇睦仁颁布《征兵告谕》,在全国推行国民义务兵役制。】 【1882年以天皇名义颁布《军人敕谕》,大力提倡武士道精神。】 【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成拥有一个近卫师团和六个野战师团、总兵力达七万人的近代常备军,还有二十三万预备兵。】 【日本海军在1872年仅有军舰十四艘,总吨位一万八千多吨。】 【1882年明治政府制定了一个为期八年的造舰计划,每年拨出三百万元作为造舰经费。】 【此后又发行公债一千七百万元,大力扩充海军。】 【为了对付清朝北洋舰队的两艘七千吨级“定远”和“镇远”舰,还专门订造了三艘排水量四千吨以上、航速比“定远”和“镇远”快的巡洋舰。】 【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已拥有军舰三十一艘、鱼雷艇二十四艘,总排水量六万一千三百七十三吨。】 …… 季汉。 “以有心算无心,以有道算无道。” 刘备看着这堪称惨烈的数据对比,叹气道: “如果能上下一心,说不定也有一战之力。” “不过……” 众人看着那修不完的园林。 上下一心……梦里可能有。 …… 【而在国际上,日本除了得到美国的支持外,还得到了法国和德国的赞许。】 【当时,列强在远东的角逐中,以英、俄矛盾最为尖锐。对此,日本采取了利用双方矛盾,争取两国采取“中立”的外交方针。】 【1894,日英订立《通商航海条约》,日本得到英国的同情。俄国虽然不满日本在朝鲜的扩张,但又怕它倒向英国,只好采取“不与日本为敌”、“极力拉拢”的态度。这样,日本在外交方面也争取了发动对华战争的有利条件。】 【经过长期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扩充军备,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完成了对华战争的准备。】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终于使日本寻找到发动战争的机会。】 …… 曹魏。 “未雨绸缪,合纵连横。” 曹操一阵冷笑连连。 “倭国虽狂妄,但也深知庙算多算者胜。” “而清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