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贾大姐的建议-《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2/3)页

    村民眼红山下的老乡们已经很久了,只是担心政府不给与他们同样的优待,怕一个不好就落得倾家荡产。再说了,现在的贷款虽然几乎是三年无息,可批不批,怎么批,他们一点底气都没有。张家敢走这一步,一个是张家烈属的身份能得到镇上的政策优待,另一个就是张家老三的抚恤金也是一笔起步资金。虽然村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可看到张家人二话不说就建起了养殖场,想来钱也是不少的。

    这个时候的人还比较单纯,还没人想要打这笔抚恤金的主意。这要是搁几年后的时代,那些人才不会管你钱是怎么来的呢,人人都想要咬一口到自己嘴里。

    不过今天人家县里的大领导都发了话,他们或许也该把胆子放大一点,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趁着赵局长跟村长和支书还有村里的青壮年们谈话的时候,贾大姐悄摸的找到了严春华,打算完成陈馨的拜托。

    跟严春华聊了也没多久,还不到半个小时吧,贾大姐就回到了村委会的院子里,跟坐在外面的陈馨使了个眼色。

    这会儿赵局该问的都问完了,基本是在回答村民们的疑问,陈馨跟贾大姐的交谈看在赵局的眼里也没有啥可疑的地方。

    “小严家的情况你们都知道了?要我说,还是再考虑下吧。你们家的条件本来就算不上太宽裕,要是再多个拖累,这日子还能过嘛。”

    陈馨拉着贾大姐的胳膊说她也想过这点,但是张大哥似乎不肯死心,所以她打算去严春华的老家问问情况。

    “小严是个好姑娘,谁家有这么个闺女都是福气。但是也不要怪贾大姐市侩,不缺钱的话也就罢了,最多就是拿钱买个好。可张家这边的情况还不明朗,到底能不能挣到钱谁也不知道,就这么答应下来,反正我是不太赞成的。你去问问也好,让你大哥再多考虑一段时间。”

    贾大姐看多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现状,这还不是严春华自己家的事儿,都是她家的亲戚。你说帮个次把次的还成,长期负担下来,两口子不闹矛盾才是怪事。

    当初严春华来帮忙搭建养殖场是跟张家签订了协议的,上面就有严春华的身份证号码和联系地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