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着,白辰指着最左边的一筐稻谷说道:“甲字号箩筐里的稻谷,捏着手感踏实,粒粒饱满,分量很足。” “我大明新立不久,各地百废待兴,能达到这种分量的稻谷,其产地不外乎只有一个地方,那便是富庶的江南之地。” “而江南诸地,在经历了杨宪治扬的事件后,又只有扬州的谷物算得上是最上乘。” “所以,这箩筐稻谷的产地来自扬州,属于刚收上来的税粮!” 白辰的话掷地有声,中气十足,当场就把这群成天只知道高谈阔论的无能学子给震惊的无以复加。 一个个的张大着嘴,不敢吱声。 脸色的表情似乎无时无刻不在说,以为是捏了个软柿子,结果这小子是真有东西啊! 白辰又把目光放向了中间这筐稻谷。 只见他轻轻弯下腰,伸手拂去表面的稻谷,露出了埋在里层的稻谷。 “这乙字号箩筐里的稻谷,就好辨认多了。” “若从表层看,很难看出两样,但只需轻轻拂走伪装在上面的好稻谷,而后露出里层发霉的谷子,就不难推断出这是太仓之粮。” “太仓乃朝廷储量之地,确保国家的粮食供应。所以看粮官为了挣点零碎钱,又不想被朝廷发现,只能出此下策。” 其实,历朝历代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看粮官为了捞钱,不惜将国家的储存粮倒卖给地方商人,从而再回购等量的次粮赚差价。 这一来一回,如果量大的话能捞不少钱呢。 这是最基本的“洗钱”手段。 如果想成为一名明察秋毫,让老百姓免受剥削之苦的好官,那这些腌臜手段是必然要了解的。 再看眼前这些所谓的学子,除了手捧圣贤书骂骂当朝者外。 噢,不,当朝者是老朱,他们甚至连骂当朝者的胆量都没有。 白辰不禁暗自思忖,如果今日不是有他在,那真的就应验了那句古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另一边,考生中有一中年男子站了出来,质问道: “前两筐姑且算你蒙对了,那最后这筐呢?” “谷粒饱满,更没有发霉的迹象,这又怎么说?” “如果给不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你就是在欺骗天下学子!” 此人话音落下,人群中顿时发出了几声附和。 欺骗天下学子,这顶帽子扣的着实有点高了。 闹不好,白辰还真就要身败名裂! 幸亏,白辰不是其他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他知道,自己回答上了老朱的考题,有了迎娶公主的机会,这才让这些贡生们心生嫉妒,从而诽谤。 第(2/3)页